Luna说 | 注意力管理的28法则

June 23, 2018 字数 2903 6 min

0. 前言

今天跟大家聊聊注意力管理,这个领域是我最近一年深有体会的部分,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优化产出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我之前看了不少关于时间管理,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书,但是实际运用的时候,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其实有“如何应用”的问题。这需要自己不断尝试,再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什么是注意力,如何管理期望值,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28法则,成就更好的自己。


1. 注意力时间,因人而异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相同的,每天24小时。

但是每个人拥有的注意力时间是不同的,有些人可以有8小时的注意力时间,有些人只能集中2小时注意力。

如何用好你的注意力时间,如何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是两个维度。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如果用好你的注意力时间。

不管你每天拥有几小时的注意力时间,都可以应用这个法则。


2. 管理你的期望值

在谈注意力管理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期望值

简而言之,期望值就是你希望自己能达成的目标。

在不同的维度,我们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可能是定性的,也可能是定量的。

比如:希望自己身材好。

那么如何界定“身材好”呢?

可以用“体重不超过100斤”这种定量标准,也可以用“照镜子的时候对自己身材满意”这样的定性标准。

再比如:希望自己事业有成。

定性标准可能是“老板对我的工作满意,同事关系良好”,间接得出“以后升职的可能性很大”的结论;

定量标准可能是“月薪涨到了xxx,年终奖发了xxx”。

又比如说:对学习的要求。

定性标准可以是”我觉得自己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同学问我问题,我都能给他们讲清楚“;定量标准可以是”均分85以上“。

除却以上的例子,在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对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期望值,比如:父子关系,朋友关系,固定资产……

大家会发现,有些维度是非常适合定量分析的,比如工作,考试,体重,存款;但是有些维度却是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界定好坏的,比如健康,婚姻,家庭,友谊。

所以在管理期望值的时候,要根据每个领域的特性来选择定性还是定量,以及具体的标准。


3. 你是否羡慕过那些“全能”的人

不管你是否承认有”期望值“的存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跟他人进行对比。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是那么出类拔萃,在每一个维度都能遥遥领先。

比如学生时代,一个人如果能够集”成绩好,体育好,社交活跃,性格不错,长相出众“于一体,基本上就是大家敬仰的对象了。

在公司里面,一个人如果能够集“工作能力强,业绩表现好,朋友多,谈吐风趣,家庭和谐”,也是令人羡慕的。

如果你是一个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人,往往会对这样的“领头羊”更加羡慕和敬仰,恨不得自己也能像 TA 一样牛逼。

然而现实往往是,我们想追上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常常弄得自己非常疲惫,挫败,没有方向感,甚至连自己原本擅长的部分也没有自信了。


4. 分清擅长的事情和不擅长的事情

想要解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长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擅长的。

大多数的成年人都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达到平均值以上的表现,而在有些方面,则是用尽全力,也许只能达到average level。

我认为,自己擅长的部分要保持优势,不擅长的部分也不能放任不管。

也许你永远无法在不擅长的事情上面成为前20%的佼佼者,但是只要通过努力,绝对可以达到60分,甚至70分以上。

比如:我发现自己在舞蹈方面比一般人有天赋,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巧。

三个月以前,我第一次去上 Zumba 课,第一节课,我还是啥也不会,跟上节奏都很吃力,但是第三节课开始,我已经能够掌握 70% 的内容,第五节课开始,我已经成为班上的 Top3。

第10节课,老师告诉我,你可以成为一个 Zumba 老师,因为你跳的很棒,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而达到这样的水准,我觉得自己并不费劲。

但是我在算法类的课程方面,就不太擅长。

因为我本科读的是文科专业,数学已经扔光了。也没有特意去往逻辑思维这方面发展,而是习惯用感性思维。

所以在学习算法,一步一步的思考程序如何运作方面,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懂这些代码。一开始我甚至抄写了好几遍算法,用中文去解释每一行代码在干什么,这样反复练习了一个多月,才算入了门。

尽管我非常努力,但是在创造性思维和代码的 optimization 方面,我仍然不如某些同学来的聪明,他们总是能迅速理解代码,并且发现其中的逻辑问题,提出更好的方法去做同样的事情。

而且最令我郁闷的是,明明昨天看懂的代码,今天再看,就完全忘记当时是”怎么想通的“。

我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重复做一件事情,看一段代码,复习一个 ppt,只是为了让自己加深印象。

不过,虽然我的办法比较笨,也很花时间,但是我同样可以做到每门课 HD,也就是 80 分以上。

所以我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想做好一件事,并且真的把注意力放在上面,其实是可以达到前20%的。


5. 事实

在一段时间内,你只能集中精力做好1件不擅长的事情。

前面提到我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了IT专业的前20%。

但是我必须指出的是,我在集中精力做这件事的时候,其他的事情都退居其次,也就是说,我在其他领域只能达到及格。

比如在第一学期,我刚刚接触 IT 专业,最担心的是”挂科“,所以我基本上90%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我没有去健身房,也没有太多的社交时间,每天只是图书馆,教室,回家,三点一线。

我依然记得,第一个编程作业,我拿到HD(80分以上)的心情无比激动。

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出成绩了,均分90.5。我一开始也没觉得这是一件多牛逼的事情,没想到后来收到两门课年级第一的祝贺信,我才明白,自己已经超越了80%,甚至90%的同学们。

当然,我并不是说,成绩好就多厉害多重要,只是在我的维度里面,它证明我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我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我已经很满意了

第二学期,我觉得学习方面已经熟悉一些了,可以添加其他维度的目标了。于是我给自己定了”重拾健身习惯“这一目标。

我的计划是每周至少去4天健身房,每次一小时。

不过,因为这个目标优先级仍然排在学业后面,所以有几个礼拜因为要赶编程作业,稍微调整了一下。

但是其余时间基本坚持了下来,身材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孕前的巅峰时期,但是已经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了。所以我也不会太苛责自己没有 100% 完成原定计划。

下一学期,健身的目标优先级会再往上提一点,因为我已经熟悉了学校健身房的开门时间,器械使用等等方面,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集中训练腹部和臀部肌肉上面。

同时,我在这一学期末已经给自己制定了第三个”远离舒适区“的目标,就是现在我正在做的,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6. 总结

  1. 注意力时间是极其有限且宝贵的,不论多少,请务必善用。

  2. 管理你的期望值,开始努力之前,先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界定“什么是我想达到的样子”。

  3. 分清你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最好集中精力只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当这件事情你能确保做到80分了,再添加新的目标。

  4. 把期望做到的事情逐个击破,比同时开始做n件(n > 1) 不擅长的事情要高效得多。

  5. 用80%的精力,集中突破1-2件不擅长的事情。剩下20%的精力,保证其他必要的事情能做到60分(例如:家务,社交等)。这就是注意力管理的28法则。


Talk to Luna


Support L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