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大家提过,我想做一个人物专访的栏目,这个栏目中,我会采访身边一些有能力并且有趣,最重要的是愿意跟别人分享经验的朋友。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我一位特别好的朋友,他叫 Peter。他不光成绩超级棒(9 门课均分 89.2),而且他身上最最让我欣赏的品质就是真诚。
说实话,分享学习经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的方法告诉别人了,那我不就吃亏了么?人家不就比我好了吗?
我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想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宝贵的经验要藏着,一个人用,把别人都甩到后面;另一方面还有些担心:自己的经验是不是真的正确?说出来可能人家也用不到吧……还是不要说的好。
但是现在成熟多了,我会更倾向于主动去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帮助别人是一件更加快乐的事情,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
上个月跟 Peter 约稿,他二话没说,就爽快的答应了;开学之后,我抽空列好了提纲,他也非常迅速(并且高质量的)给了我详细的反馈。
经过了几次沟通,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人物专访(耶!!)。
全文共 1.1w 字,请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我和 Peter 是在第一学期期末考出成绩之后认识的,当时我在群里发了张成绩单截图,然后就收到了他的好友邀请,顺便也看到了他均分 89 的亮眼成绩。
第二学期开学之后,我们在图书馆进行了网友见面活动。
他 summer 刚念完 Project Management,同样作为 mac 用户,我跟他讨教了安装虚拟机,使用 MS project 软件的一些问题。
虽然第一次交流的时间不长,他却给我留下了“靠谱、聪明,耐心”的印象。
做 5046 的 ass2 期间,我身边大部分朋友都在挣扎。当我遇到问题时,常常要卡很久(因为问来问去没人知道)。
于是我就问了下他进度如何,完全没想到,在 due 之前一个礼拜,他就告诉我“差不多搞完了”(内心 OS: 天!这一定是个低调的大神!!)。
搞完 5046,进入 PM report 的战斗,我拜读了他 PM 的 HD report 作业(90+),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对比了一下我手头几份 HD 作业,他那份绝对是最好的(简直是全才有木有!report 都这么会写!)。
他还擅长画图,比如他有门 5147 的课,最后的大作业是在纸上画图并且用软件实现,他的手稿是这样的:
后来看到他这门课拿了 96 分,我完全不觉得意外。
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我跟他约好一起梳理 5046 的知识点。
见面的时候,他拿着整理好的纸质版笔记(不得不说,他字写得很漂亮)跟我一起温习;因为我们之前都看的比较仔细,很多小的问题都注意到了,所以一起复习还是挺有效率的;最后我们在考前一天一起去了 CE 的 consultation,也收获不小(Pari 的 consultation 良心推荐!)。
他 5046 拿了 96 分,我觉得他是名副其实的 No.1。
除了学习方面特别牛逼,他还擅长做好吃的(每次看到他发美食图片我都叩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一个男生烧菜那么棒,我却啥也不会做= =)。
平时似乎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抽烟喝酒玩游戏这种,暂时没听说过),有空就做做代购、跟小伙伴们出去旅游。
最最重要的是,跟他认识这半年来,虽然见面不多,但是他对我一直特别友善,有问必答,诚实正直,充满耐心(绝对的益友,结识他真是三生有幸)。
我自己常常也在好奇,他有什么独门秘方,可以把 coding 的课和写作的课和画画的课都拿到那么高的分数,所以采访他也算是满足我的好奇心啦,嘿嘿~
本文主要采用问答式的结构,Peter 说的东西,很多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大有收获。
相信大家读下去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
本科学历 (2011.09-2015.07)
工作经历
Luna:你之前的工作蛮好的,为什么会想要出国读 IT 呢?
Peter:当时我参加学校 2+2 的项目,是因为物理实在太差,而电院的物理课太多,学习压力太大,所以想转商科。
虽然在德勤工作的时候经理、同事对我的评价都 OK,可是我其实不喜欢会计、审计相关的东西。
在交大电院的那两年,我曾经接触过一些编程的课,对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兴趣的,所以就选择出国读 IT Master。
Luna:了解。所以你是先从电院转到商科,然后在德勤工作发现自己不那么喜欢这个领域,于是再次转入 IT。
Luna 说:在寻找自己真正擅长或是感兴趣的领域时,不少人都可能会走一些必要的“弯路”,其实这很正常。
Luna:你好几门课都 90 以上,甚至有两门 96,超厉害!应该都是年级第一吧!
Peter:说实话,我目前好像还没有第一的课,因为没收到学校的信。
Luna:应该是因为 s2 的表扬信还没寄出来。不过我觉得你 5147 和 5046 应该是数一数二了,只缺个官方认证。
Luna:你每周大概会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面呢?
Peter:第一学期都是 Level 9 Foundation 的课,当时除了 9134 因为 Tutor 是 Andy(Luna:Andy 超严的)压力有一点大以外,其他课都是比较轻松的。
除了上课以外,每周花在学习的时间都在两天之内,现在比较后悔当时没有把 NATTI 考了,很多时间都浪费了。
Luna:同意。其实第一学期真的算最轻松的,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考虑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Peter: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累很多,一方面是开始做代购,会占据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是课程难度也有增加。
但是因为 5136 和 5211 平时学习花的时间都比较少,所以一般周一到周五会学习,周末还是自己会休息休息,需要赶 Assignment 的时候会周末也花时间学习赶 Due 发发货。
Luna:你会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情绪不稳吗?比如一堆 due 来了的时候,会不会很焦虑?
Peter: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一些问题。
如果真的觉得事情很多,有点来不及的时候,很容易颓废。因为一直以来都很没有自信,所以当 Due 一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抗拒、烦躁、不安的情绪。
Luna:很多同学应该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Peter:嗯,我觉得有焦虑很正常,对于没有学过的,新的东西,感到不安或者烦躁也是正常的情绪,所以我一般都会真的完全放松、颓废一两天,甚至不去上课,一整天什么也不做。
Luna:汗,真的吗???出乎意料!!
Peter:哈哈,对的,然后我就会开始反省,觉得自己这样不行,然后开始调动自己积极性。
所以,当你真的觉得累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让自己真的休息一下吧,休息好了,之后效率反而会更高。
Luna:我觉得这个可能也因人而异,我要是焦虑的时候连放松都放松不了,做梦都想着 assignment 的事情。
还有些人可能会像你一样去放松,但是没法收回来。
Luna: 那么你对学习环境有要求吗?
Peter: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要看具体在做什么事情。
如果是在做需要快速思考(比如做算法)的时候,环境有一点点嘈杂就没办法学进去。
但是如果做其他事情,比如背东西、整理笔记、预习等等,学习环境就无所谓了。
因为自己算相对比较有计划性,每周要做什么都会列个大纲,每天要完成多少任务也心里有数,所以如果开始执行自己既定的任务的时候,就会一心只在做那些事情上,因为不太喜欢自己有计划好的事情没有做完的情况发生。
Luna:我也是比较习惯先做计划,然后一步步去执行。
Luna:你在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
Peter:学习效率的话,没有课的那几天效率最高。
因为那几天有一整天自己安排的时间,可以很好的计划要做哪些事。
但是有课的那几天,不上课的时候效率真的会差很多,所以那几天一般会做一些不需要特别专注的事情,然后选课尽量把所有课集中在三天以内。
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式也不太一样。我在有压力,比较来不及的时候效率会特别高,所以也习惯这样学习了。
Luna:整块的学习时间会比较有效率,所以大家选课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哦~
Luna:你做作业的话,习惯提前做完还是留到最后?
Peter:我做所有东西都尽量赶早,尤其是学新东西的时候。
因为新东西没有把握,所以很怕自己学不好,考得差,甚至挂科= =我是真的很怕挂科,学费这么贵是不是……
所以我一般在定计划的时候,我都会提早很久给自己 Deadline,这样才有时间余地去修改。
比如:安卓开发 5046 Assignment 我给自己定的 Deadline(需要做出一版最少可以拿 HD 的作业),是比 Unit 的 Deadline 要提早至少一周的。
所以在交作业前一周基本都是,身边有朋友有问题,我提供一下帮助;然后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也可以有时间改进去。
陪朋友赶 Due 的时候,就调整一下 UI 什么的,所以当时其实做的很轻松。
Luna:嗯,所以还是要给自己预留充分的时间,我当时也是提早了 2 天完成的(但是最后一天其实还在改改改……)。
Peter:对,还有就是,我是因为害怕考的不好,或者挂科,才会这么急着把这些事情控制在自己有把握的情况之下。
我相信 Luna 你在刚来这边第一学期的时候也是一样,不会想着自己要拿第一名,而是想着千万不要挂科,因为毕竟本科不是相关专业,没有把握,所以有这个担心。也就是因为这个担心,所以才会准备的更早,让自己能满意最后的结果。
Luna:嗯,所以零基础不光是压力,也是学习的动力。
Luna 说:Master 的课程,是勤能补拙的,不需要你智商很高,但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Luna:你平时睡觉晚吗?作息时间大概是怎么样的?
Peter:作息时间的话,一般晚上 12 点~ 1 点左右睡,但是通常都会失眠,玩手机玩到 2,3 点,吃了 Swisse 的睡眠片也没效果= =所以早上基本没有早起过……
因为我的学习状态不太稳定,所以如果自己感觉这段时间压力有点大了,进度稍微有点落后了,就会起的比较早,睡的比较晚多学习一会,但是不太会有计划的去强迫自己在某段时间学习。
第二学期因为上午的 Lab 也比较少,所以基本都在 10 点 11 点左右起来,吃个中饭出门一般都下午了……
但是这个学期早上的课很多,一周有三天早上有课,所以最近作息好一些了,一般还是 1 点左右睡,8 点左右起床这样吧。如果有治失眠的好方法,请一定要联系我= =
Luna:我建议你可以去运动,把自己搞累一点,说不定有奇效哦~
还有就是上床前把手机放在远一点的地方充电,让自己拿不到(亲测有效)。
Luna:你在上 Lecture 和 Tutorial 之前一般会做什么准备⼯作呢?
Peter:Lecture 和 Tutorial 大部分的课都会按照要求,先把 Prescribe Reading, PPT, Lab 提前看一下或者做一下。
因为提前都会大概看一下 Lecture 和 Lab 的内容,所以 Lab 一般只会去问自己有问题的部分,不会从头开始做 Lab 的内容。
Luna:把 Lab 作为额外的 consultation 时间,这也是我比较推荐的一种学习方法。
Peter:Lecture 的话,说实话我真的不太能在人比较多的,密闭空间里太专注,因为比较闷,所以听不进去。
早上的 Lecture 很多都睡过了,下午的 Lecture 一般都会去一下。
我觉得 Lecture 听不听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只要 Mars,还有需要签到的时候去了就可以,我比较习惯 1.5 倍速或者 2 倍速听 Recording,因为这样比较节约时间,而且有些已经理解的部分可以快进,不需要浪费时间再听。
Luna:到场听课还是听 recording,各有优缺点,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课程情况来作调整。关键在于,不去上课 ≠ 不听 recording。
Peter:Luna 你说的很对,不上课真的没关系,但是自己肯定是要花别的时间听 Recording 的,所以不是说早上的课起不来就很特别特别自责,自己在别的时候用更有效率的方法补上就好了。
Luna:对了,跟大家分享下,你平时是如何记笔记,整理资料的呢?
Peter:我每周必做的事情就是,会把需要考概念的,有 Exam 的课的 PPT,归纳一下打在 Word 里。
这样每周打一部分,一是对内容有一点印象(也仅限于有印象),二是到 Final 的时候,可以直接打印出来开始复习,再整理筛选重点。
Luna:我看过你几门课的复习笔记,真的整理的很棒,考点都在里面,也不会把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全放进去,我觉得你是一个很会抓重点的人。
Luna:给大家推荐几个你平时常用的学习软件吧。
Peter:我其实不太用什么软件,整理笔记主要都是在 Word 里打一遍加深记忆。
下面几个我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用到,但是就推荐一下吧。
我所有报告甚至小作业我都会拉到 Grammarly 里面查一遍基本的语法错误,我觉得这个是最基本的操作吧,可以把大部分简单的语法错误改掉;
如果大家有需要做 Graph、Chart 之类的,可以用它来完成,做出来的肯定是比 Excel 和 R 要好看很多;
这个软件可以用来作为基础的文本编辑器,也可以作为基础的 Web 前端开发工具,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比系统自带的 TextEditor 肯定是好用的。
Luna:关于期末复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Peter:期末复习的话,其实 Monash 的考试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理解概念+Assignment 的模式来的(至少我接触的课大部分是这样)。所以复习的时候,着重在理解上。
我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一般会:
比如 5046 考前我筛选了大概 20 道题,自己做了一下,最后这 20 道题基本全部考了。
我觉得这个自测的环节挺有帮助的,一方面能保证自己考试的时候大部分的题都答得没有问题;另外一方面,这种方法用多了,很多时候老师要出什么题其实都可以 7788 的猜到。
Luna:自问自答这个技巧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你会先把所有的题目写下来,然后写好标准答案,再自己做一遍去核对答案吗?能跟我们详细地说下流程吗?
Peter:基本上就是:
很多时候,和别人讲一遍,真的帮助特别大。因为你给别人讲的时候,都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去说,自己的理解是不需要记忆的,所以讲完之后一般都会觉得,需要背的内容好少。
Luna:谢谢分享!我这学期也尝试一下~
Luna:还有些同学,觉得自己明明能理解所有的内容,但是考试分数就是不高,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Peter:其实上课的时候我也会观察大家回答问题、问问题的情况,但是很多人能很明显的让我感觉到:他以为自己理解了,但是理解是错的。
如果平时所有有问题的内容都没有去解决,都放到期末,那肯定没办法全部理解的。
就算理解,也是你“以为自己理解了”,所以就会导致以为自己 Final 能考 70、80,最后分数只有 40、50 的情况。
如果能确定自己理解一定没有问题的话,其实考完试,自己能拿多少分,是完全可以估计的出来的,自己可能错哪道也是完全可以预想到的。
Luna:那么,怎么保证自己的理解没有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Peter:这个真的比较难哎。
我觉得第一,就是和朋友讨论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很多时候和别人聊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或者不一样,然后就一起解决了;
然后就是真的是要有问题就去 Consultation 问一下,或者在 Lab 问 Tutor(选对 Tutor 也是重点,其实有少部分 Tutor 给到你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或者他们表述不清楚)。
我自己的习惯就是,会集中问题一起去 Consultation 一起问完,我会在 Notes 里把所有要问的问题全部列下来,然后一次性问完。
尤其是做 Assignment 的时候,每个 Tutor 的要求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点差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保证自己做的,符合你的 Tutor 的要求,不要被扣不值得被扣的分。
Luna:你觉得自己目前最擅⻓或者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呢?
Peter:其实我不算是一个很有自制力,能力很强的人。
Luna:我觉得你太谦虚了,哈哈。
Peter:本科的时候身边厉害的人太多了,一直觉得自己很差,又对什么都没有特别的兴趣,所以其实一直浑浑噩噩没有什么方向。
Luna:这个倒是事实,交大牛人很多的。
Peter: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寒假在德勤实习,有 Return Offer,所以找工作的时候非常消极,阿里巴巴,腾讯等等的笔试面试我都没有参加。
Luna:Return Offer 是什么意思?
Peter:Return Offer 是寒假/暑假实习项目之后觉得表现不错,直接给你全职的 Offer。
Luna:哦~等于你已经有 Offer 了,就不那么积极的去找其他机会了。
Peter:对。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这个阶段,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
而且我现在也一直觉得,自己不会在某一个领域做的“特别好”,只会在某一个领域做的“还不错”。
Luna:同意,想要做到一个领域的顶尖,确实没那么容易。
Peter:以前我一直想着自己要找最擅长的东西好好发展,但是现在自己知道,我没有特别擅长,也没有特别感兴趣的领域。
但是没关系,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我觉得自己能在这里学的“还不错”,就可以了。
Luna:可否理解为,你现在更注重的是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给自己设定非常高的目标?
Peter:是的,原来会觉得,身边的都这么厉害,我也是交大的,为什么好像自己总是比他们差很多?
Luna:我刚毕业那会儿,也是这样,老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大截。
Peter:现在我觉得,把每门课学好,把自己需要的技能准备好就好,如果到时候工作找的还是不满意,那起码自己不会后悔对吧,因为自己经历过校招,知道其实找工作是有一定机缘巧合的,没有找到很满意的工作就在自己找到的那份工作里努力就好。
至少现在 MIT 第一年下来,我觉得我自己是满意的,都做到自己想要的了,后面一年也要加油。
Luna:一起加油!共勉~
Luna:最后,请你跟大家谈谈选课方面的经历吧。
Peter:我觉得在 Monash 上课,Tutor 的选择真的真的很重要。
虽然不同 Tutor 给分不一样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但是这个是没办法避免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能选到比较好的老师,还是去选那些评价好的老师比较好。
下面分析每门课的时候,我也会推荐一些我觉得比较好的老师,供大家参考。
IT Foundation 必修课,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入门的。
很多人吐槽 BlueJ,但是我觉得对于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人来说,BlueJ 也没有这么不好。(Luna:比如我第一学期觉得 BlueJ 还是挺好用的,界面简洁,哈哈)
因为我不算完全没有编程基础,所以对 9131 没有办法有太中肯的评价,但是我觉得只要 Assignment 都是自己认认真真做出来的,有问题就去 Consultation 问清楚的,最后成绩肯定不会太差的。
第一学期最喜欢的课之一,因为每周的 Lecture 和 Lab 的契合度很高,新学的东西马上就可以应用,可以很好的掌握。
强烈推荐 Dwi Rahaya,我当时的 Tutor。
原因:她的思路很清晰,给分中肯(你水平可以拿多少,就会给你多少,不会在 Assignment 要求以外来扣你的分)。
记得当时 Assignment 1 拿到分数之后,因为觉得考试会考相关的内容,所以有些错了部分和 Dwi 去约时间聊了一下,看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在谈的过程中,她也发现她对我的 Assignment 理解有些问题,有些地方不应该扣分,我都没有提出,她就主动说,这部分是我看错了,我现在给你加分。(Luna:这个还是挺难得的,我有门课去问 assignment 扣分的原因,老师其实是没看见,但是也不给我加。)
我觉得其他课也应该学习,有 Marking Rubric 就按照 Rubric 来评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改错了就加回去,这样才公平。
第一学期,压力最最最大的一门,因为我的 tutor 是 Andy。Andy 的 Tutorial 真的,压力太大。
希望挑战的朋友们欢迎选 Andy,毕竟他讲的还是非常好的(就是给分不高)。
9134 挺重要的(Luna:同意,后面的课程其实一直需要用到 shell 的知识),不熟悉 Linux 和 Shell 的朋友们,可以把这个课当作一个入门,对你未来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我们当时也只是在 Terminal 做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在 3 小时的 Lab 里熟练这些操作,也算挺好的了。
9134 平时不需要花时间学习,因为 Lecture 和 Lab 内容基本不相关,考试花 2-3 天复习 Lecture 内容应该也够了。
9135 对我个人来说,一开始学习觉得听不太懂。
当时的 Tutor 讲课比较努力,但是英语不太好,所以很多东西解释不太清楚,大部分时候需要靠自己理解或者去别的 Consultation。
但是 9135 在开始的时候觉得有点难的朋友们其实不用太担心,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能够接受,越来越容易的(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
Luna:9135 考试复习我觉得挺痛苦的。。因为知识点太多了,感觉背不过来,这方面你有什么体会吗?
Peter:9135 复习辛苦我觉得主要是因为——Assignment 和考试相关性太低。
9132 和 9131 其实说实话,考的有挺多是和 Assignment 契合的,所以 Assignment 好好做的,考试复习压力应该蛮小的。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记性很差,但是来了这里之后发现这些需要背的考试(比如 9135,5057,5046)最后成绩都很好。
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去复习的,我的话因为会给自己一个朋友从头到尾用中文讲一遍给他复习,和刚刚说的一样,因为自己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用自己的理解讲,基本上就不太需要背了,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技巧呢?
简单说,就是大家组队,互相给对方讲一遍理解。
因为自己记忆中是中文,考试再翻译成英文写出来基本上也都八九不离十,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PM 和 SE 是 MIT 两门必修的课,这两门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
我 PM 是在 Summer 上的,Summer 上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一门课上;
坏处是,考试复习时间比较短。
结论:如果想拿比较满意的分数,写出比较好的报告,还是建议 Summer 上。
虽然老师有展示以前学期的 HD 作业给我们看过,但是我认为 HD 作业报告有些地方的逻辑也不是很通顺。所以我最后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去整理这个报告的逻辑。
很多 Team 每个部分都是分开不同成员做的,这一点也可以从报告很明显的看出来,因为逻辑不连贯(Luna:嗯,我们组因为这个整体性被扣了好多分数)。
当时因为我 Summer 只有这一门课,加上我又比较强迫症(Luna:强迫症+完美主义吗?哈哈),所以所有成员交上来的报告,我基本全部都会重新修改,或者让成员补充一些内容连贯逻辑。
花了很多很多时间,最后报告才能拿到 90 多分。
但是在平时学期,还有其他课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做到这样专注的去改一门课的作业。
所以如果 PM 想拿 85+,建议还是 Summer 吧。
PS:这学期开始 PM 没有考试了,所以考试部分就不展开讲了。
最不应该被列为必修课的课,在我心中就是 5136。
不是因为这门课的内容有多不好,只是因为这门课的老师、学习材料太不上心了。
Lecture Slide 上有太多 Inconsistency,平时的 UML Diagram 没有统一的答案。
很多时候,不同 Tutor 的要求和心中对“错误”的定义不一样,所以导致考试评分的公平性存疑。
5136 是我上到现在 9 门课以内,唯一一个没有办法对考试成绩估算的太准确的课。
其他课如果我预计 80-90 之间,那最后分数一定在这个之间。但是 5136 考完,我的感觉就是,65 分-90 分,都有可能,最后确实卷面也只有 71 分。
算法还是一门挺有必要学的课,尤其对于本科不是 IT 背景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企业招聘都会面算法题。
5211 上学期的 Lecturer 是 PierreLe Bodic,如果你的 Lecturer 也是他,我觉得基本可以放心不会挂科;因为他考试会有很多题,是非常非常基础的,让你一定能够拿到分,也会有一部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对的,作为区分水平的题。
比如我们当时 Exam,大约 70 分是很基础的题,有 20 分是适中的,有 10 分以内的是比较困难的,我觉得考试安排的算是很人性化了。
我和我一些朋友说,我 5211 当时感冒咳嗽,考的很差,他们都说:“你都 91 分了还差?”(Luna:好像我也说过,嘿嘿),但是真的说实话,这门课考试拿 90 分真的不是特别特别难,还是建议大家学一下的。
PS:一些 MIT 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前置 9133,导致无法 enrol 到 5211 这门课。学校这学期的做法是开了两天的 python workshop,然后有个小测试,通过之后就可以 enrol 了。
这门被我吐槽了一学期的课,最后分数算是让我冷静下来了。。
Data Visualization 这门课需要你自己寻找数据源,来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并进行分析。
这门课主要是分 Exploration + Visualization 两个部分:
Exploration 就是通过 R 语言处理数据,来做出可视化的 Chart,Graph 等等来发现潜在的 Pattern 或者你觉得有意思的内容;
Visualization 就是把你 Explore 出来的内容,选择重要的部分,针对“Potential Audience”完成一个”NarrativeVisualization”,意思就是,用可视化,讲一个故事。
虽然这门课没有考试,但是当时在复习周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我其实一直在画画……最终还要把画出来的 Design,用 JavaScript+ HTML + CSS 实现。
这门课的问题是:需要的技能比较杂,比较多,Tutorial 的内容只是皮毛,想要做出你想要呈现的东西,都需要自己去额外搜索。
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所以虽然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我自己是满意的,但是并没有让我自己觉得学到太多东西,所以不是特别推荐。
如果想要选,有兴趣的朋友,推荐 Tutor Vahan,给分很 Ok,人也很好。
Luna:所以你们还用软件实现了吗?我还以为只是画画……
Peter:对啊,这门课没有系统的学网页开发,但是要自学然后开发,所以当时压力其实蛮大的。
因为就算做的很简单,分数也不会太差(我前面的作业 60 分就扣了 3 分,所以最后这个就算扣将近一半的分也能有 HD)。
但是我真的是强迫症,尤其是 Due 之前去了一下这门课的 Consultation,有很多人去问 Head Tutor 他们开发的作业还有哪里需要改进,那个 Tutor 一直在说,You will probably get a very low mark, you have to workhard……
我就是被吓得不行然后最后又改了很多,这个 40 分的作业最后拿到了 98 分。所以被吓一吓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第二学期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课。
前两周 Lecturer 就说,这门课很多人说很难。确实在前几周,因为一下子要接触 SOAP,RESTFul,Android 这些对我来说很新的东西,在学习上觉得很吃力。
第一个 Assignment 比较简单,follow tutorial 的资料,就可以做的很好。
第二个 Assignment 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开始做的比较早,所以我除了帮朋友解决一些问题之外,自己没有熬夜做这个作业。
我不会说这个 Assignment 简单,但是如果真的花够了时间去做,真的不难,而且会有收获。
在这里还是强烈推荐一下 Heaven Hu,人美心善态度超好,问她问题都能给你很好的解答,就算课程之外的问题,她也会很耐心的和你解答!(Luna:给 Heaven 点一百个赞,我的 9131 和 5046 都是她的 tutorial,真的特别好!)
Luna:⽬前你觉得最难的课和最简单的课分别是哪门呢?
Peter:我暂时没有觉得哪门课特别难(但是这学期的 5140 应该挺难的)。
Level 5 每门课难度我觉得差不多,但是 5136 和 5057 确实会觉得有一些,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学的很好的感觉,所以学的比较心累,其他课都还好。
Luna:选课的时候,你会为了拿比较好的成绩去选一些容易拿高分的课吗?
Peter:我不会去选容易拿高分的课。
因为拿不拿高分其实没办法控制的,我也不能说,好我选这门课,因为这门课我准备拿 95 分拉一下我的均分对吧==
每门课要上 90 真的不是很容易,所以也不会去特别选大家传言的,可以拿高分的课。
但是我会有选择性的考虑选难度比较大的和难度适中的课搭配在一起。
因为毕竟精力有限,如果都是很难的课可能也没办法都学的特别好。所以只会在,这些课都是有用的,值得选的前提下,从难易程度来考虑搭配这样。
Luna:嗯,我觉得选课不能太功利(分数角度),也不能太有野心(毕竟每门课的难度都在那里,如果是 4 门很难的课,真的不容易全部学好)。
Luna:你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时间,一般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Peter:
Luna:你有参加什么学⽣社团吗?
Peter:没有,因为自己确实比较懒,没事的时候可以在床上躺一整天不下来。
但是后面一年如果有什么 Volunteer,Internship 或者一些 PeerMentor 的活动的话,我会去多参加一些,对自己简历还是会有帮助的。
Luna:嗯,我刚看了 woodside 的申请页面,会要求填课外活动,最后一学期我也在考虑多花点时间在这方面。
Peter:我现在有参加 IT Bootcamp 的 workshop 做 Tutor 给新生辅导 Java,之后也会考虑申请 Peer Mentor。
第一年因为对于学习没有特别大的把握,所以想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后面有相关的活动机会的话,都会选择性的参加一下的。
我之前本科的时候做过 HR 相关的实习和工作,也帮助过筛选简历,之前还被朋友拉着考了人力资源高级管理师的证(Luna:发现你的另一项隐藏技能)。
澳洲这边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在国内的话,其实成绩和课外活动在简历和面试的时候还是蛮重要的,大家其实最好还是都有所准备比较好。
真的非常感谢 Peter,抽时间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宝贵的学习经验(本文超过 1w 字)。
希望大家能从文中有所收获,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应用。
如果有任何建议和问题还是老样子,在下面留言或者直接发私信给我。
PS:人物专访比我想象的要耗时耗力,而且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也很重要(欢迎推荐),为了保证稿件质量以及对采访对象的尊重,所以下一期人物专访可能要再过一个月才会发稿啦~
不过我每周还是会更新一篇原创文章,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