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演讲,一场关于 Kintsugi(金继),日本的一种传统手工艺,用金子来修复破碎的陶瓷作品,修补之后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比最初的、没有打碎过的陶瓷来的更加漂亮。
还有一场是关于如何以弱胜强,提到了一本叫做 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的书,这本书重新定义了优势和劣势。
本文就分享一下我对「优势和劣势」这个话题的思考。
首先,一个人、一家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是一个相对概念,A 和 B 相比得出的劣势,可能是 A 和 C 相比得出的优势。
既然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和谁比」,「比什么」,「如何看待比较结果」就是认识自己优劣势的三个重要问题。
更有趣的是,我们以为的「劣势」可能恰好是「优势」,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就像用金子去修补那个破掉的瓷器,最终得到结果比绝对优势的拥有者来的更好。
比如我半路出家学了 IT,总是会认为我在基础方面比不上那些科班出身的人。
但是换个角度想,我的传播学背景、我爱写作爱读书的习惯、以及我能够和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做一个粘合剂,这些都是传统程序员所欠缺的技能。
这么一来,我的劣势(非科班出身)就成了我的优势。
一家创业公司看似不如上市公司来的有优势,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人力、媒体曝光率。
但是上市公司往往体量大、业务转型流程繁琐,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劣势也是很明显的。
创业公司假如跟上市公司比「砸钱」,那肯定输了,但是要跟上市公司比「沟通效率」、「转型速度」,就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
有些人出于想要进步、改变的目的,拿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做比较,最终得出「我不如别人」的结论。
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是比较方式会导致缺乏自信,无法正视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过度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
这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态往往会让人陷入困局:内心极度渴望改变自己,却总是难以付诸有效的行动。
有些人则好高骛远,羡慕别人的优势,却无法分析别人取得优势所需要的条件、资源、时机,只是希望能达到和别人一样的结果,梦想着一步登天。
这种「完美主义」的心态会让人习惯于给自己的现状找借口,总是告诉自己:正因为我没有和 xx 一样的优势,所以我才办不成 xx 事情。
其实,换个思维方式,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当下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对面的风景看上去很美,但它不属于你。
有些人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努力是没有用的,自己的人生是不可能改变的。
这样的心态会让一个人处于消极的状态,陷入一种人生的恶性循环,被生活的惯性推着走下去,完全没有主动性。
然而,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暴自弃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糟糕。
更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为自己的劣势找借口,认为都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的错误,导致自己成为现在的样子。
这些人会带着极大的戾气和愤世嫉俗的心态去理解这个世界,把别人的成功都归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却看不到别人的行为和心态在此期间发挥的作用。
这是一种非常难破局的心态,因为只有当局者才能去改变自己,跳出自身的思维陷阱。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差,并不代表 TA 无法拥有主观能动性,抱怨环境是没有用的,关注自己能改变的,努力化劣势为优势,才能找回生命的自主权。
总结一下,有时候我们过于注重去分析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却无法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并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你是否曾经掉进以上四种思维陷阱中呢,欢迎分享你的思考~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