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在不同的维度上都有进步(虽然只过了三周),本文来聊聊最有价值的几点。
这一点主要是关于我如何控制自己在物质方面的欲望。
简单来说,我从上大学开始就喜欢一家淘宝女装店,每次上新都要看+买,每逢打折更是狂加购物车。
这个情况在我生娃+搬到澳洲之后略有好转,但是自从发现了海淘和转运之后,我又沦陷了。
去年年底总结的时候,我面对着满满当当的衣橱,再次发誓,再也不被欲望支配买买买了。
这个月,考验我的时候到了。
店家疯狂打折搞活动,我看到 3 - 5 折的宣传之后,内心又开始动摇了,默默地在购物车里面加了好多东西。
emm,不过呢,可喜可贺的是,动摇了两天之后,我把自己掰回来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 qiong(哈哈哈,不是)。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突然回过神来,意识到我真的不需要那么那么多的东西,因为我目前拥有的已经足够了。
顺便也反省了一下自己,这种觉得「自己没有的才是更好的」的心态,不光会在物质上失控,如果蔓延到其他方面,也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没法正确地评估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
所以,很开心我这次成功抵御外界诱惑,并且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和力量感。
这一点是针对做家务和整理花园的感悟,我有段时间总是想着,要是我老公变得特别勤快特别积极地收拾,那该多好啊。
然而,现实是……我已经看不下去了,老公却怡然自得,觉得完全不需要管。
后来我明白了,与其期待老公来个 360 度大变样,不如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让自己觉得舒服。
于是,我开始每两周割一次草,不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在改变他人行为上,反正割完了我开心就够了。
之前也有朋友聊到过,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干净」的期待值也是不一样的,改变别人的标准是很困难的,所以不如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事。
另外,最近看书的时候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有些人就是能在杂乱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人和人之间的区别还真的挺大的。
看《原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找了一些成功者去做性格测试,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取悦别人方面的得分较低。
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人不关心别人呢?其实不然。
他们只是不会为了让别人开心而牺牲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在他们心目中,自己的目标是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完成的,别人的看法或者反对意见是不能阻挠这一点的。
维持良好的关系,不代表一方要完全满足另一方的期待和要求,也不代表一方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诉求。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发现自己能更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了,即使我觉得对方不会同意,但我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去做的,我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而且即使对方不同意,也可以去问对方不同意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这个理由是否合理。
假如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我负责的,我可以去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我,我不应该把这个权力转交给别人。
这一点也是这个月学到的,跟《原则》里面说的 Meritocracy (精英政治) 有相通性。
简单来说,就是当大家一起讨论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各抒己见,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必须在一个人身上,即使别人不同意这么做,也必须去支持这项工作。
《原则》里面也提到,每个人的意见是不平等的,假如你说话完全没有依据,那么这种意见就完全不需要听,只有那些拥有相关知识和背景的人,通过思考之后说出来的意见,才需要纳入考量。
我默认的思考习惯是遇到问题之后,自己单独去想,去尝试一些方法,想清楚了再跟别人讨论。
但这个月我感觉到自己提高了「实时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在遇到一个全新的问题时,能够在和别人协作的情况下去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边想边说边讨论。
虽然有点不习惯,但是这种能力更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和处理一些比较紧急的问题,也能减少自己的前期准备时间,让自己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突发情况,所以我觉得是个值得加强的技能~
大家这个月有哪些自我成长呢?可以像我一样总结思考一下哦,如果能与我分享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