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8 月 22 日,我 24 岁生日那天,当时我的领导,也就是完美世界上海分公司的 CEO,叫我陪他一起去做一场企业高管教练培训。
我忘记他收费多少了,但肯定不低,以万计。
那场培训中,他告诉其中一位经理:你是高潜人才。
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说,其实你也是高潜人才,但好像有一些恐惧在束缚着你做真实的自己,是因为你的成长经历吗?
我愣住了,想了一会儿,说:……有可能?
他说:没关系,想不起来也无所谓,都过去了。
当年的我,刚入职场没多久,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他一手带着我,栽培我。
他让我读的第一本书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 take ownership。
接着,他让我读《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并且让我每周一早上八点半之前把一周的时间安排打印出来放在他桌子上。
我照做。
当他看到我的日程表排的满满当当时,告诉我,你需要给自己留出 buffer,应对临时来的事情。
他让我看他推荐的书,一周(甚至一天)看完,然后把读书笔记发到他邮箱。
2015 年年终,他给我发了 3w 的奖金,那是我 5 个月的工资,他说我做的很好,值得拿这份奖金。
我很感激他做的一切。
一个 CEO 愿意手把手教一个无亲无故的大学毕业生,而且一教就是三年。
后来他去创业,我出国留学,虽然轨迹暂时没有交集,但他在我心里的分量一直很重。
时光流转,2020 年,我正式开始管人。
2022 年,新来的 Head of Engineering 跟我聊天的时候,我提到了我喜欢做 manager 的原因,因为在我一无所知一张白纸的那年,我遇到了一个愿意真心教我的老板,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而我希望,我也能接过他的火炬,成为那个点亮别人的人。
初心就是这么简单。
我被这个世界深爱过,拥抱过,眷顾过,所以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是真的 care。
听到团队里面的人抱怨流程,我就学 scrum master 来改善协作效率;听到大家说不想做 config 想写代码,我就主动成为 product owner 去做 internal platform;听到大家说团队没有目标没有 roadmap 没有 vision 没有 teamwork,我就去推动这些事情……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负责,为什么这么 care,那我可能会看着你,问:「为什么不 care?」
在我的认知里面,带人这件事就是重要的,就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没有第二个选项。
高中同学录上,一位女生写给我的文字是:「认真的女生最美,你是认真的,所以你很美!」
当年拍的结婚照,妈妈不喜欢,她说:你的眼睛都不像你了,画的好黑(其实就是眼线+睫毛膏)。
我不满:“这样画才好看!你不懂!”
迷恋彩妆的那几年,我把各种颜色的眼影买了个遍,尤其是 Lunasol 这个牌子,基本上叫得出名字的都买了(对了,我的英文名也是源自于对这个牌子的喜欢)。
但是现在出门,我最多就涂个口红,绝对不画任何眼妆。
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眼睛很美,而且她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修饰。
这是清澈的,勇敢的,炽热的一双眸子。
我之前居然不懂得珍惜她们,用各种人造的粉末去描画,以为那样的自己才是美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彩妆教程,告诉女生,怎样才能放大眼睛,让她们看起来更深邃更迷人。
看得多了,我就信了。
而且,身边的女生都是这么做的呀!我也应该学起来呀!
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在护肤化妆这块,千万不能偷懒!
现在看来,多么可笑。
坐在心理医生的咨询室里,我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
她听着,在恰当的时候打断我,问我问题,指出我的思维误区。
第一次咨询,她说:你有讨好型人格和完美主义,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你能发现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模式很好,但是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个长期的改变,你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
第二次咨询,她说:你要知道,你的需求跟别人的需求同等重要,以后你要知道,你的需求其实更重要。尊重他人和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不冲突。
第三次咨询,她说,当你在重要的事情上没有话语权的时候,你才会去纠结生活中的细节。
第四次咨询,她说,你觉得当年 8 岁的那个小女孩,有能力做到你希望她做的这些事情吗?她只是个孩子,她也很害怕。遇到问题自我反省是对的,但是反省的结果不应该是「我要负全责」。
第五次咨询,她说,成长就是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局限性,在你害怕的那个时刻,你又变成了一个孩子,但你要记住,你已经长大了,你是个大人了,没什么好怕的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来信者说自己在读博,很痛苦但又不舍得放弃。
李诞说:那些难以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你需要的。
能读 PHD 是很难得的吧?能进大厂是百里挑一吧?拿年薪百万是很不容易的吧?
难得的东西,就真的是你想要的和需要的吗?
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最近买了好多牛仔的衣服和裙子,都是打折的,单件 150-200 澳币。
某朋友说,你其实可以买稍微贵点的牌子。
我说:可是我就是喜欢这件衣服的设计呀,为什么要去买贵的但我不一定适合也不一定喜欢的东西呢?
TA 说,有道理,你这叫会生活。
我说:千金难买我喜欢,是什么牌子根本无所谓。
某朋友问,你会给你家孩子读私校吗?
我说,不会,因为如果我还要纠结读私校的学费,说明这是一个会给我的生活造成压力的消费品,我压力大了,就没法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那读这个私校有什么意义呢?
2.0 版本的我,内心变强大了。
这种强大的来源不是「我比别人强」,而是「我很喜欢我自己」。
一件衣服穿着不好看,不是我的问题,是这设计不适合我。
穿不来高跟鞋,为什么非要逼自己去穿?我穿板鞋和人字拖也很好看。
生完孩子之后体重一直下不来,那又如何?我依旧是那个我,而且我没生娃之前也不是那种骨瘦如柴的身材。
写代码就是写不过别人,没关系啊,我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如这个公众号就是我的独特产品,世上仅一份,AI 无法取代。
跟一位学长聊天,我说:我感觉很多人会特别看重技术,觉得只有有了技术能力才能无往不胜。
他说:可能是因为他们只会搞这个。
跟一位读顶尖私校的朋友聊天,我说:好多人说孩子必须送私校。
她说:因为他们已经送孩子进私校了啊,难道花了钱还说私校不好吗?
这些声音都是别人的,他们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有恐惧,都有隐藏,都有伪装。
当我把别人的声音作为真理,不断去批判去攻击自己的时候,我就是个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的抑郁症患者。
因为我的想法跟别人太不一样了,而这个世界上可能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地过着没有目标的日子,就是在以世俗的标准去定义成功,这些人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把这些人的状态误认为是正常的状态。
为什么?
因为 1.0 版本的 Luna 还不够相信自己,不敢「跟乌合之众的惯性对着干」,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需求」,不敢「承认自己不一样」。
所以她会抑郁,会焦虑,会自我怀疑自我攻击,会强行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
但是所幸,她在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之后,发现她其实不需要活的那么累。
她只是过于相信别人的选择,别人的声音,别人的判断。
可她的想法,才代表着她的价值观,才代表着她的灵魂和独特的人格。
喜欢她的人,正是喜欢她的独特。
这些文字,是她思维的具象化。
她本身就很好,她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她是那个会给世界带来温暖和能量的小太阳。
她并不完美,她也不需要完美。
因为完美是虚假的,她是极度真实的。
她的文字、演讲和分享会让人落泪,因为真实是可以直达灵魂,深度链接的。
这是她的天赋。
当她放弃自己的天赋,去假装成为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她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
当她看清自己的价值,听清内心的声音,笃定的去走一条只属于她的路的时候,她走的很轻盈,甚至会小跑起来,一边跑一边笑,穿着她最爱的花裙子。
她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她的眼睛洞悉一切。
她可以通过看着一个人的眼睛,知道这个人她是否可以信任。
她知道自己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幸运。
她不自负,不骄傲,不居高临下,不固步自封。
她与人为善,认真地过着每一天。
她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恐惧,原来只不过是误以为自己是个做错事的孩子,需要听从权威/外界的声音才能被认可。
她曾经认为即便放弃自己的需求也不能让别人不开心。
她曾经害怕别人发脾气,觉得一定是她哪里做错了,一定是她要改,只要她改了,别人就不会生气了,大家都可以都开开心心在一起了。
现在她突然明白,发脾气的人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无能狂怒。
他们没有能力,不是她的错,她更不用感到抱歉,还要努力去抚慰别人的情绪。
这是他们的课题,与她无关。
她可以继续做自己,做自己不会伤害别人。
假如别人伤害到了她,她可以 say no,她可以选择离开。
她可以大声地说,你这样说话很不尊重我,请不要对我发脾气,不要对我大喊大叫。
她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因为她值得被这个世界听见和看见。
她没有错。
做自己怎么会错呢?
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错误和遗憾,就是一直在扮演别人喜欢的样子,选择不去活出自己真实的模样。
是的,不做自己,也是一种主观选择。
她不愿意虚度此生,所以她无法忍受自己一丝半点的伪装。
所以,她选择勇敢,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此生。
她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不需要被任何人认可,不需要被别人的思维所束缚。
她是自由的,她只需要爱自己、做自己,想跑就跑,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写就写。
你好,我是 Luna 2.0,很高兴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