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岁开始,每逢生日我都会写一篇文章。
但 33 岁那年,我没有写任何文字。
我甚至不记得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学,我是 3 班 33 号。
初中,我是 3 班 33 号。
高中,文理分班之后,我又是在 3 班。
我一直笃定的认为,33 是我的幸运数字。
所以我曾经还挺期待自己 33 岁生日的那天。
没想到它是我唯一跳过的生日。
这么想来,也算是非常特别了。
今年,满 34 岁了。
1991.08.22 - 2025.08.22,属羊的狮子座女生已经来到地球 12420 天。
按照 90 岁的人均寿命来看,已经过掉了超过三分之一。
我的 34 年人生可以简单分为几段:
34 岁的生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度过,在公司年会上度过。
托公司的福,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
想到之前跟着完美世界去过日本、泰国。
除此之外,还走过美国、欧洲、新西兰。
国内的话,去过香港、澳门、台湾、北京、大连、成都、海南、桂林、深圳、广州、厦门、杭州等等。
这个世界真的很大,我还想多看几眼。
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在这个偌大的世界,背上行囊,边走,边看,边体验,边思考,边记录,边分享。
我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裁剪合体的衣服,设计别出心裁的珠宝首饰,一本能带给我新鲜视角的好书,街角咖啡店那口浓郁的咖啡,一捧娇艳欲滴的鲜花,五彩缤纷的色彩,一张写满了故事的照片,一幅引人驻足的画作……
我感谢每一个遇见的人。
有人教会了我仁慈,有人教会了我勇敢,有人教会了我放弃,有人教会了我孤独,有人教会了我善良,有人教会了我权力,有人教会了我边界,有人教会了我感激,有人教会了我攻击,有人教会了我真相……
一切的经历,美好的、丑陋的、快乐的、悲伤的、主动选择的、被动接受的,藏在心里的,说给别人听的,统统化作两个字:「阅历」。
你相信命运吗?
我不相信任何预设的剧本,我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和此刻的心之所向。
我是规则的打破和颠覆者,我是那个无法被预测的变量,和宇宙中无数其他的变量聚合、交换能量,然后划下属于自己的那道轨迹。
文字是人类发明的最接近时光机的东西。
转眼回到 2015。
10 年前的那个 24 岁的女孩,已经有了迭代的思维雏形。
「躺平」从来不是她的追求。
她擅长在一切境遇中找到最优解,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自己的命运。
她拿到的人生剧本,没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家庭,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颜值,没有被铺好的路和无限度的托举,她只有她自己。
她的最大资源,就是她每天的 24 小时。
她是自信而骄傲的狮子,她的眼里容不下一丝虚伪,她的字典里面没有乞讨和示弱,她不以三从四德来捆绑自己。
她知道,她可以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独立生活。
她是非黑即白的,她是全情投入的,她是高道德感的。
她只对自己负责,旁人的赞誉和诋毁不改变她的自我评价。
她是纯真的、透明的、无心机、0 技巧的。
这对她来说,是最简单的处世之道。
合得来就是朋友,合不来就散伙。
这世上有那么多的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她怀旧却不守旧,她厌恶重复和停滞,她追求成长和变化。
她历经世事,却依旧选择做个善良而有锋芒的人。
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没有什么剧本是不能撕掉重写的,没有什么人是必须要相守一生的。
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有太多人活了一辈子却像没活过一般。
她不愿意虚度光阴,她的生命是浓烈的、自在的、灵动的。
每天都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着,这就是她定义的「幸福」。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写就写,想唱就唱,想聊就聊。
有时候,我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自己。
Metacognition 是一种高阶思维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可以去思考自己的想法,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想。
只有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才能打破惯性。
所以,「想太多」也是有好处的,把自己想明白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直面真相,是当今社会稀缺的品质。
很多时候,真相是残酷的,冰冷的,让你内在撕裂灵魂破碎的。
比如我们总是忌讳去聊「死亡」这个话题,觉得「不吉利」。
比如我们总是觉得有些事情不说就互相安好,有些脓包不戳破就不会留疤,弄点粉拍上去看起来也能凑合。
「凑合」是成年人「不得不」学会的一项社会生存技能。
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规则、禁忌、等级、不尽如人意……
然后我们长叹一声,那就凑合过吧,反正别人也都是这么过的。
曾经,我自我麻痹,认为我必须像别人一样,接受 50 分的工作、50 分的感情、50 分的人生。
因为那个 80 分的人生看起来是遥不可及的。
为什么要做白日梦呢?
更何况,大家都说,那个白日梦的前提是:必须赚很多钱,必须财务自由才有资格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没有什么大钱,那么我应该就没有资格去过更好的生活了。
我被这个紧箍咒框死了很久很久,直到我跳到了互联网大厂,我也赚了很多很多的钱。
我发现,我还是过着 50 分的生活,甚至更糟,我过的是 0 分的生活,因为我为了赚钱,牺牲了全部的个人时间和精力。
信仰崩塌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我必须承认真相:赚更多的钱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不会让我过的更快乐。
那么,困住我的到底是什么呢?
就这样,一层一层剥茧抽丝,一次次去内观自己根深蒂固的心理弱点。
越看,越绝望。
我的人生,看起来不可能过的更好了。
只会越来越糟,因为我无法打破我的心理和行为固化模式。
重度抑郁和焦虑的那段时间,我被困死了。
我看到了问题,却看不到解法。
我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不是他人,正是我自己。
但是,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跳脱,我觉得我是 hopeless and helpless.
于是,我想到了死亡。
既然未来的日子无可期待,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活一天和活 100 岁,又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已经看到了结局,那个 50 分的结局,那个大多数人都接受了的结局,那个我一点都不喜欢不期待的结局,我还有什么力气继续走下去呢?
在这里,我必须感谢我的儿子。
在我脑海中推演的所有既定剧情中,只有他是一个灵活的变量。
我看不清他的未来,我只知道他的生命依旧鲜活,依旧充满无线的可能性。
在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多看一眼他的生命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即使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无聊,那么重复,那么麻木,那么冷漠,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让我有所期待的事情。
我总说我跟儿子是生死之交。
2016 年生他的时候,我只有 25 岁。
我身体健康,无不良习惯,每天都坚持运动保证睡眠,每次产检都很顺利,他的预产期是 11 月 11 日。
某次产检,B 超做出来他有脐带绕颈两周,我查了下,这个没太大问题。
又有某次产检,白带做出来是 GBS 阳性,查了下没有太大问题。
B 族链球菌(GBS)是一种生活在我们体内的一 种细菌,通常是无害的。 GBS 是一种暂时性的 细菌,意思是细菌可能进入体内然后又消失。B 族链球菌感染不是性病。多达三分之一的女性阴 道内有 GBS 细菌而没有发觉。GBS 也可能在尿 中发现。
然后 10 月 15 日凌晨,孕期 36+1,我羊水破了,我依旧没觉得有太大问题。
那是一个周六,我在产房等着开指数着宫缩,到了下午 6 点左右,我问医生是否可以打无痛,医生说可以了,但是打无痛的人去吃晚饭了,要等等。
过了十几分钟,我又问,可以打了吗?
医生看了一眼,说,你已经开了 9 指,可以去生了。
我觉得没太大问题。
18:45,轩宝降生,我听见了他的啼哭声。
护士抱着他给我看,我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我和轩宝分别被送进观察室。
两小时后,我回到病房,但是轩宝没有回来。
后来,我得知,他呛了一口羊水,引发了新生儿肺炎,住进了 ICU。
我在病房等了几天,都没有等到他。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生孩子是一件这么不容易的事情,原来每个生命降临到世界上,都是值得被祝福的奇迹。
出院那天,我依旧没有等到孩子。
看着其他夫妻抱着孩子开心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于是,我开启了每天挤奶 8 次的生活。
每三小时定一个闹钟,把奶挤出来,让家人送进 ICU 让护士给他喂进去。
这是那个当下,我唯一想到的,自己能做的事情。
医院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轩宝打着进口的针,用上了呼吸机。
那 10 天,真的很漫长。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出院。
2016 年 10 月 24 日,我终于第二次见到了我的孩子。
每段经历,都有存在的意义。
儿子出生的曲折,让我懂得了珍惜生命。
如果说我生命的前 25 年算是顺风顺水,学习没怎么花时间就能名列前茅,恋爱结婚也比同龄人提前很多,对事业没有任何追求,只想做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
那么生娃后的我,彻底改变了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看法。
生娃这个重大事件带来的是底层思维的变化,所以我很珍惜自己 26 岁还能重返校园的机会。
我选择了 IT 作为我的移民专业,我告诉自己,零基础文科生也不能挂科。
2017 年 6 月,轩宝 8 个月,我们一家人登陆墨尔本。
两年的研究生课程,我每堂课都坐在第一排,每个作业都自己完成并且提前 3 天提交,这样如果轩宝病了,我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带他看病。
早上 7 点出门,晚上 7 点回家,除了上课和写作业之外,就是陪孩子。
寒暑假没有去找任何的实习,只想陪着他。
我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长大,去体验这个世界。
2019 年 5 月,移民局改了 189 的打分规则,单身加 10 分,我必须要找工作才能凑到更多的分数。
2019 年 7 月,我们搬到了悉尼,我开始了第一份 IT 工作。
2020 年 1 月,covid 开始。
2020 年 3 月,covid 形势依旧严峻,3 月 22 日,公婆带着轩宝回上海,留下我和老公。
我需要继续工作,凑齐三年的工作经验拿绿卡。
2020.03.22 - 2022.11.16,跟轩宝的这次分开,足足有 969 天。
他从一个 3 岁半,话都说不清楚的宝宝,长成了一个 6 岁的、能跟我辩论的小男孩。
2023 年的主旋律是发愁他的英文,一开始连 26 个字母都讲不清楚,cat 的自然拼读教了 30 分钟还是拼不出来。
在母子一起崩溃的时候,他会问:妈妈,我这辈子能学会英文吗?
我说:肯定可以的。
轩宝的年龄原本应该 2023 年读 1 年级,因为英文基础差,晚读了一年,上了 Kindy。
2024 年,轩宝一年级。
这一年,由于我自己陷入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我基本上没有精力去管他,反而是他经常来给我送上一些温暖,让我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
2025,不破不立。
我离开了大厂,终于有时间和心情去陪伴他。
我跟轩宝,是过命的交情。
即便我的内核已经修炼到了百毒不侵,我唯一的软肋依旧是我的孩子。
这个软肋,我不想去 fix。
轩宝,做你妈妈的每一天,我都无比幸福和幸运。
今天,我 34 岁了,你再过两个月就要 9 岁了。
你是个情商很高的孩子。
某天,我们一起看一个视频,是一个老去的女子讲述自己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遗憾。
我说:你这辈子,要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留遗憾。
你说:妈妈,你不是也和这个阿姨一样吗?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抱着你,说:没错,妈妈以前确实没有为自己而活,但是妈妈现在改变了。
还有某天,你淡淡地说:妈妈既善良又会骂人。
我哈哈大笑。
你看得到我的善良,也能看得到我的锋芒,真是几世修来的福分才能跟你做母子。
轩宝,你放心, 34 岁的妈妈在做自己了。
而且,妈妈还有好长好长的时间,可以陪你长大,看着你也做自己。
我们为彼此鼓掌,好不好?
妈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