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找我问问题的人很多,但是能让我记得住的,没几个。
虽然每个人都看似「急切」,看似「想要解决问题」,我也尽我所能去点拨和指导。
然而,结果却是在我预期之内的「毫无改变」。
今天这篇文章,想聊聊那些【看似努力】【看似焦虑】【看似想得到答案】【看似想改变现状】【看似想认识贵人】,却【说得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拖延症晚期】【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一生】【怨天尤人接受命运安排】【躺不平又卷不动】【永远在羡慕别人厌弃自己】的人们。
哈哈,定语有点多,但是我喜欢就好。
特征:总是来问问题,但是问的问题是很容易就可以查到答案的,他们宁愿浪费时间打字,也不愿意多用 1 秒时间把问题放入 AI 或者其他搜索引擎来自己尝试找找答案。
这些人看起来问题很多,其实全是无效问题,因为他们提问都不过脑子……
总结:这类人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不心疼,因为他们自己的时间也不值钱。
特征:问问题之后得到回应会特别开心,各种感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结:这类人认为只要假装自己听懂了,就可以忽悠对面,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
特征:每隔一段时间来问一个以前已经问过的问题,而且似乎完全没有理解我之前说过的话……有种月经贴的感觉。
总结:这类人认为只要不断炒冷饭,这碗饭的味道就会变(可能只会越来越难吃= =)。
特征:问问题,我回答,然后说:我其实都懂。
好吧,那你都懂了你别问我啊……
总结:懂了还做不到,那你就别问了,自己行动起来再说。
特征:提问的时候问的很开心,也得到了不错的价值,然后就长期做伸手党,没有给到对方任何的价值。
总结:免费的香,但牛人没义务做慈善家,想要贵人帮你,就别做个只知道索取的白眼狼。
我和 A 的相识:我 22 年参加了一个 Canva 对外的讲座,A 是 engineering director,我们分到了一个 breakout room,我跟他讨论了团队管理和业务规模化增长的问题,聊的很开心,时间到了还没尽兴。
然后我就主动加了他 LinkedIn,他给我推荐了一些书籍,我看完之后跟他分享了我的感受,就这样保持着类似「笔友」的关系。
他多次问我是否想到 Canva 工作,我说我得先把绿卡搞定,他表示理解。
我拿到澳洲绿卡之后,主动找他去讨论下一步职业发展,他让我自己先看一下有哪些 role 是感兴趣的,我跟他又进行了几次讨论和 catchup 之后,他推我去 Engineering Manager 这个职位。
注意:内推只能让我过简历关,后面的技术面试和领导力面试都是靠自己过的。
后续:我跟 A 继续保持着类似笔友的关系,离开 Canva 前跟他聊了一次,后来又在 AWS 的活动之后碰了面,他为我的选择和成长而开心,并且一点架子都没有,真的超感动~~~
我跟韭天的相识:2023 年我决定换工作,有朋友推荐了韭天的一个公开讲座,我看完以后觉得这人太牛了,马上去买了他的付费课程(好像 400 刀),然后让我那个朋友把他的微信推给我。
加了微信之后,我跟他详细阐释了我的情况和我的目标,他也给了非常详细的 feedback 和建议。
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韭天是个 I 人,为了把他约出来我想尽了办法 hh,包括假装要去买他的付费一对一。
今年年初裸辞,也是他第一个找到我,问我是否有兴趣合伙创业。在那个一切都没有任何定数和前景的时期,他对我的认可和鼓励真的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后续:虽然我俩一起搞的公司关闭了,但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我和第一位职场导师(完美世界上海 CEO)的相识:我刚进公司一个多月,直属领导和当时的 CEO 就都不见了……我也是无所事事,天天跟同事一起玩 LOL。当他新官上任之后,觉得我非常有潜力,给我推荐了很多书,而且要求我在规定时间(比如 3 天,一周)读完并且把读后感发给他。
我按要求做到了, 他就给我新的学习资料。
后续:2014-2016,我们共事了三年之后,他离开了完美,我怀孕生娃,17 年到了澳洲。但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没准未来可以继续合作呢~)。
我和澳洲第一位职场贵人的相识:我 19 年到悉尼进了一家本地的 IT 公司做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四年做到了 Team Lead 的职位,她是公司的 CEO,印度人,有俩孩子。
我记得很清楚,刚到公司三个月,前公公眼睛不舒服,我总是要请假陪他去医院,影响了工作。
我跟她说对不起,我会周末加班把工作补上的。
她说:Luna, this i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I need you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从 Canva 离职之后,我搞明白了自己的成长目标是发展 CEO 技能,我再次找到了她,告诉她,我已经离职了,是裸辞。如果公司需要我,那我愿意回来继续跟你一起干,如果不适配,那我就休息两个月再找工作。
她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创造了一个符合我需求和公司需求的职位,我们一起把这个职位的名字定为「Strategic Programmes Lead」(战略项目主管),因为我说我觉得战略是我今后的发展核心。
后续:她一直相信我,鼓励我,包括知道我离婚之后,告诉我一定要争取 50% 的抚养权,工作方面我可以跟她沟通搞定,澳洲每两个母亲就有一个单亲妈妈,以我的能力,一定可以平衡工作、生活和带娃。
我和很多 Sales 店长们的相识:我是一个挺有审美的人,出去买东西,基本上瞄一眼就知道什么适合我了。
然后我又是个决策很果断的人,我喜欢的,价格在我承受范围内的,我就会当场买下来。
就这样,我认识了很多 sales 店长,她们邀请我参加各种 VIP 活动,而且我们成了很好的闺蜜和朋友。
比如 MaxMara 的店长 E,说全澳只有 10 份给 VIP 的月饼,她给我留了一盒。
而且我确信,我肯定不是买的最多的人。
后续:10.24,前夫给了他那边关于我离婚诉求的回应,内容很扯。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心情差到极点,拿着手机不知道能找谁陪我一会儿。
然后,E 的电话进来了,她说:I want to check on you, are you ok?
我的眼泪掉下来,一直哭一直哭。
她说:You are strong, beautiful, and you’ve got this.
她说:If you want to talk to someone, no matter how late it is, you can give me a call.
我和娘家人们的相识:最后,想说我今年 4 月下旬建立的一个小群,里面都是我公众号的核心读者,我把他们称为我的娘家人。
这个群一开始有几百人,但我坚持实名制+有效输出等各种门槛,现在还有 71 个人陪我一路走下来。
挚友,不需要多。我说,这个群是奔着集体养老去的~
我们各自独立,又彼此温暖。
后续:在我需要搬出去自己租房子的时候,我的现金流断了。
他们一个字也没多问,就把钱打给了我。
这份友情,比什么都珍贵。
好的人脉来自于互相提供价值,向上社交的时候,贵人不愿意搭理你是正常的,因为对方对你无所求;假设对方给了你一些金玉良言,你还没有抓住机会去深度沟通建立联系,那就是放着宝藏在眼前都接不住了~
从我的经历来看,接不住也是正常的,我给过太多人太多建议(他们主动问我的),但是能够给我回应的人,几乎为零。
没有回应,也没关系,就当我给社会做了点有益的贡献吧。
也许他们多年后会想起我的只言片语,也许不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和命运,旁人无法介入。
但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也许会惊讶于他们的无心插柳真的滋养了我,也许会为我的成长感到欢欣雀跃。
谢谢你们,曾经在那个时刻,决定回应我的请求,回答我的困惑,伸出温暖的手掌呵护我。
你们在我的小本本里面都记着呢(嘿嘿)~
最后我想说:运气这东西吧,长期来看还是靠实力维持的。
人生终有起落,天助自助者。
有运气的时候,抓得住。
没运气的时候,立的稳。
人生的均值回归,终究是看你有几斤几两的。
贵人再多,自己不珍惜不努力不用脑子不思考,依旧白搭。
有时候,被风吹得太高,反而摔的更重,不一定是啥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