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带娃记 | 轩宝2岁4个月成长记录

February 26, 2019 字数 6685 14 min


0. 前言

再过几天我就要开学了,进入【学习模式】,完成研究生最后一学期的学业。

我这个暑假(澳洲季节和国内相反)全职带娃两个半月,在此期间,轩宝有了翻天覆地的成长。趁现在我还属于【带娃模式】,脑海中都是跟轩宝在一起的回忆,这篇文章将记录轩宝近期的成长、特点,以及我在国内和澳洲带娃的些许感触。

Summer 时间线

2018.11.08 第三学期最后一个 assignment 面试结束,正式放假;

2018.12.14 PTE 考试;

2018.12.21 婆婆回上海;

2018.12.29 三口之家回上海;

2019.01.16 带娃回绍兴;

2019.02.02 带娃返回上海过年;

2019.02.12 带娃跟老公全家去港澳旅游;

2019.02.18 返回上海;

2019.02.23 三口之家飞回墨尔本,准备开学;

PS:本文的国内带娃体验仅限上海、绍兴;为方便叙述,下文一律称作国内。


1. 轩宝语言能力

在回国之前,2 岁 2 个月的轩宝能说的词汇很少,远不如同龄孩子。

他一岁半的时候去社区儿保定期检查,由于他会说的词汇太少,还专门增加了一次语言测试;后来家里人一直担心轩宝,觉得孩子开口太晚影响智力发育啥的。

我倒是没那么在意,因为在我看来,造成孩子“开口晚”的最大原因是轩宝成长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

  • 我跟他在家说普通话,在外面说英文;

  • 而我老公家人一直跟他说上海话,偶尔说普通话;

对于轩宝而言,等于同时输入了三种语言,他自己应该也蛮迷茫的。

他能说一些普通话的词语——“爸爸”“妈妈”,也能说一点上海话——“鞋”“袜”,还会讲一两个英文单词“no”“go”。

他对三种语言都不抗拒,而且都愿意听,能够理解,只是讲不出来。

当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了孩子的“开口”,是否应该跟家里人统一,全部说一种语言呢?

这样做的优点很明显,轩宝如果在单纯的语言环境下,更可能快速学会说这种语言。

但是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能力很强,听到不同的语言对他来说不是坏事,只不过他需要比身处单一语言环境的孩子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不同的语言。

还有就是,我之前也提过,其实在养娃的过程中,很难在一个问题上面一刀切,永远按照【理想状态】去养孩子。

有些中国家庭在国外很注重孩子的英文学习,在家里也全部说英文;但是我接触下来,绝大部分澳洲人都跟我说,孩子从小在英文环境长大受教育,他的英文肯定没问题,反而是让他学中文更重要。

澳洲有些中国家庭的孩子,甚至要在外面补习中文(我看到蛮多这类广告的)。

更不用说,连澳洲人都非常重视中文学习。

我们家邻居有一个 5 岁的波兰小姑娘,经常来我家玩。她每周要上两次汉语课,现在可以用中文从一数到十,唱简单的儿歌。她的父母跟我说,希望她能把中文学好,波兰语也不要丢掉。

Bilingual(双语)甚至 Trilingual(三语)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澳洲的儿科医生曾告诉我,在复杂语言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 3 岁之后就能掌握多种语言了,只是一开始学说话比较慢。

这次回国之后,轩宝的语言环境一下子变单纯了:

首先,英文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回到绍兴之后,上海话也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于是,他的语言能力一下子突飞猛进,现在已经能跟我进行日常互动,并且主动表达他的感受和想法了,比如:“宝宝怕”,“宝宝哭哭”,“痛”,“开心”,“好吃”,”宝宝玩车车“……(小话痨上线)。

然而,这段日子的单纯语言环境不是我们特意而为,就像之前的三种语言环境也不是我们刻意造就的;我的宗旨就是顺其自然,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要适应当时的特点来教育孩子。

前几天回到墨尔本,讲着普通话的轩宝发现,周围人说的都是英文,他又有点懵。

回国前,邻居一个 90 多岁的老太太跟轩宝聊天(英文),他会很开心地回应;这次回来,他因为听不懂,就不理老太太了(老太太伤心了)。

估计他得适应一段时间的复杂语言环境了,我也开始有意识地跟他讲一些简单的英文词语,给他解释别人在说什么。

热心的邻居跟我说: No worries, kids are easy to adapt, give him two weeks and it will be fine.

果然,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惊人的:轩宝跟邻居小姐姐玩了两天,就会说"one, four, five", “no power"这些英文了。

回到澳洲之后,还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轩宝居然记得我们家附近的环境、商店,记得他坐过的火车,记得我学校的样子,还能突然蹦出来几个我们很早很早以前(回国之前)说过的词语“地毯”“人行道”“妈妈学校”“开关””火车“……

去年圣诞节我带他在 Carnegie Station 坐过一次火车,他看到火车站之后,跟我说”宝宝坐过“。

天~~我着实被他的超人记忆惊讶到了!


2. 轩宝第一次用马桶

**宝宝什么时候能自己坐马桶大小便呀?**这也是孩子 3 岁之前,常常引发家庭育儿分歧的一件事。

身边的孩子们在这件事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可能不满 1 岁就把屎把尿,有些是 2 岁之前趁着夏天开始用马桶,而轩宝应该属于比较晚开始训练如厕的。

澳洲家里的小马桶在他 2 岁之后就买了,回国之后,上海买了一个,绍兴买了一个(可见家里人多想让他早日脱离纸尿裤)。

可是我们家这位小祖宗,宁愿在马桶里面玩汽车,或者是脱了裤子坐进去半小时没有任何反应,总之就是对【在马桶里面大小便】没啥兴趣。

在这件事情上面,我也没有太纠结。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谁家孩子上小学还穿尿布呢?”

《正面管教》里面也讲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某位妈妈的第一个孩子 8 个月就能自己用马桶大小便了,她觉得自己的训练方法太完美了,准备写本书教给其他人;

没想到书没写完,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然而,她自认为“完美”的训练方法却并没有奏效,这个孩子到了 2 岁半才开始用马桶。

也就是说,用马桶这件事是孩子早晚能学会的,只不过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因为这种个体差异搞的家里气氛紧张兮兮,还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完全不值得。

前几天,陪娃睡觉的时候,轩宝突然跟我说:“宝宝尿尿”;

我说:“在尿布里面尿吗?”;

他说:“尿布,No”;

我说:“那用马桶吗?”;

他说:“马桶,要。”;

于是我把小马桶套了个塑料袋,给他脱掉裤子坐上去(但是完全没抱着他能尿在马桶里的希望);

没想到过了一小会儿,我看见地板上有两小摊水渍,然后马桶里面也有水——这不是见证了儿子第一次在马桶尿尿吗!!!!

虽然我原本已经困得不行了,还是一下子精神起来,跟他说:“宝宝第一次在马桶里尿尿啦!好棒!”。

他也巨兴奋,跟我说:“宝宝,马桶,尿尿,有!”。

接着他做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马桶边上有一卷纸,他撕了两张,然后煞有其事的开始擦屁股——肯定是平时跟大人学的(一个人带娃,有时候上厕所也得带着娃,捂脸。。。)

擦完以后,他才同意站起来,然后继续到床上睡觉。

这两天他似乎又不想在马桶大小便了,反正我不急,静待花开~


3. 澳洲带娃 vs 国内带娃

在我看来,澳洲和国内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人少,环境好,人的素质相对较高,比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游乐场费用

某天,我带轩宝去一个室内游乐场玩,里面总共也就 5 个小朋友,所有玩具随便玩,而且所有大人都可以入场(国内游乐场只有一个大人可以进去陪孩子,其他人只能外面坐着)。

而且这家店 2 月份搞活动,平时 5 澳币(25 块钱)一张票,店员跟我说现在搞活动,按照孩子年龄收费,轩宝 2 岁就收 2 澳币(10 块钱)。

国内游乐场的收费反而比较高,绍兴银泰城是按照购买次数定价的,比如 5 次 200 块,10 次 300 块这样(来的越多,价格越低);上海的话,我家边上的商场是一个月 500 块随便玩,如果单次玩的话要 145 块钱。

游戏设施

国内游乐场的设备更加炫酷先进,游戏机多种多样,不下 30 种,就连海洋球都有大屏幕可以互动玩游戏(打怪兽、切水果啥的);

土澳相对简单,只有抓娃娃机和一两台游戏车,更多的是爬、跳、跑的设施,像什么抓鱼、捏太空沙,暂时没在土澳体验到。

营业时间

国内商场基本上都开到 9 点以后,孩子可以从早玩到晚;

但是土澳这家店下午 5 点就关门打烊了,家长们一般是把孩子从托班接过来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吃饭。

工作生活的平衡

问题来了,土澳的家长们,工作日怎么还有时间接孩子上下学啊?

我在澳洲游乐场遇到一个做护士的妈妈,带着 9 个月的女儿,她是 6 年前从英国移民来的,原因是英国工作压力比较大,要赚很多钱才够用(物价比较高);

现在她每周有两天不上班(加上双休日就是 4 天),她老公也有两天 day off,还有一天把孩子送到托班(childcare),所以两个上班族也有时间带孩子。

我家有个邻居,去年 8 月生了宝宝,然后就一直在家带娃,她跟我说准备今年 7 月份开始上班(每周休息 2 天的那种上班)。

PS:土澳这边对于全职的定义是每周工作 20 小时以上(按照 8 小时来算,就是每周 2.5 天)。

两个国家,如果按照每个月 3000-4000 的人均收入,国内的生活压力和养娃压力肯定比土澳要大。

其实我现在想想,如果选择留在上海的话,孩子基本上要靠双方父母来带,自己平时上班很忙,收入还不一定够用,不想加班没准哪天就被裁了……


4. 澳洲看病 vs 国内看病

澳洲看病

前几天带轩宝看了澳洲的家庭医生(GP),提前用 app 预约好时间就行。

这边的家庭医生诊所,一般来说病人不会太多,我们去的那天总共就 5-6 个人坐着等,角落还有一些玩具,宝宝无聊的时候可以玩玩(轩宝每次去这里看病不但不害怕,反而很开心,因为可以玩到玩具)。

我们预约的是 2 点 15 分,大概等到 2 点 20 分就叫我们进去了。

我跟医生聊了轩宝的肺炎、眼睛痒以及脚指甲有一块掉下来(担心他甲沟炎),医生给我们开了处方,告诉我们用量,之后就可以拿这个处方去外面任意一家药房(Pharmacy)去买药。

药剂师在配药的时候会再次叮嘱我们如何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澳洲看病花费

看 GP 是不用花钱的,学生保险覆盖这部分费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预约好了时间,没有事先通知对方的情况下,当天没有到场看病的话,反而要付违约金(有没有感受到契约精神);

买药的话,需要自费,不过一般来说,普通的药不会超过 20 澳币(100 块钱),有时候药房还会提供便宜的选项(贵的 15、16 澳币,便宜的 8、9 澳币,成分相同,牌子不同)。

据说单价超过一定金额(30 还是 50 澳币)的药可以找保险公司索赔一部分(暂时没尝试过)。

这次我们给轩宝买的药一共两种,总共是 30 澳币(150 块钱)。

国内私立医院看病+花费

轩宝在国内体验了一次私立医院看病,当时担心公立医院人多,容易交叉感染,特地去了和睦家看病。

和睦家的病人相对较少,预约好了也不用排队,但是费用很吓人……挂号+拍 X 光片+开了 5 天的阿奇霉素,总共花费 2400 块(约 480 澳币)。

澳洲私人医生花费

之前我们带轩宝看过一次澳洲的私人医生,咨询费是 200 澳币(约 1000 块),学生保险可以报销 70 澳币。

贵也是蛮贵的,不过按照当地平均收入(3000 澳币/月)来看应该还好。

国内药费

我回国之后,因为一直咳嗽,就去公立医院看了一次中医,开药的时候要求用颗粒装(自费药,方便带回澳洲吃),14 天的中药总共花了将近 800 块……

总的来说,看病这方面,我觉得国内如果想体验到比较好的医疗环境+比较好的医生,就要去私立医院,但是费用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还是蛮高的(上海月入 1w 的话,看个 4 次就用光了……)。

土澳的学生保险,基本上能覆盖家庭医生和急诊的费用(急诊需要自己先付费,然后跟保险公司 claim,全额退还),药费微乎其微,可以忽略;有了绿卡的话,居民医保卡(Medicare)保障更全面(据说公立医院生娃费用全包,未验证),再根据需求买私人保险即可。


5. 轩宝社交

轩宝这次回国之后,还遇到了不少跟小朋友相处的问题。

国内社交篇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我带着他去国内的游乐场玩,他看到一辆车子很喜欢,刚爬进去还没开始玩,走过来一个小朋友看了这辆车一眼,轩宝立马从里面爬出来,把车子让给别人。

他性格比较温和友善,从来不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和玩具。

不过,每次别人抢他的玩具,不愿意跟他一起分享玩具时,他都是傻傻的看着,完全束手无策。

我一开始以为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肯定会管,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欺负别人的孩子都是没人管的,所以我后来就帮着轩宝去保护他的东西。

有一次,轩宝一个人坐着玩沙子,他拿着一个小桶准备往里面装沙子,这时候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小姑娘跑过来,直接把这个小桶拿走了。

我跟她说:“小弟弟刚拿到这个玩具,想玩一会儿,你给他玩一会儿好吗?你不能直接把他手里的玩具抢走,他玩好再给你玩。”

这姑娘看了我几秒,拿起一把沙子就扔过来,我赶紧把轩宝护住,跟她说:“你不能把沙子撒在别人身上,这样不对,你爸妈在哪里?”

她完全没有理我,继续拿起一把沙子准备扔过来。

我看苗头不对,赶紧带着轩宝逃走,顺便把小桶拿过来,跟她说:“你这样不对,快去找你爸妈。“

过了几秒,姑娘的妈妈(坐在挖沙区外面的凳子上,那个位置可以看到里面所有发生的事情)跟姑娘说:”出来吧,回家了。“

我估计这位妈妈是一直在低头看手机,根本没注意刚才发生的事情;她也可能注意到了,但是觉得自己娃没做错事情,根本不需要道歉。

澳洲社交篇

带轩宝在澳洲游乐场玩,一个 9 个月的小姑娘想爬过来抢轩宝手里面的球(她手里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她妈妈坐在边上,马上跟她说"No”,然后把她的手从轩宝的球上面拿开(语言+行动干涉)。

我后来跟她聊天,谈到轩宝在中国玩经常被抢,但是抢他东西的孩子家长不管,刚才她却立刻出面干涉自己的孩子,她说:" They should say something and look after their kids in the playground, it’s their responsibility",还说自己的娃" always want other kids’ toys, I hope she can learn to share in the Childcare."。

还有一次,一个外国小姑娘不给轩宝玩滑梯,还推了他一把,轩宝跑到我身边说:“姐姐,No”。

我看了下,四周都没大人。**我还没想好怎么安慰轩宝,突然小女孩的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冲过来,严肃地跟她说刚才推人不对,然后又跟我道歉,**说:“Sorry, She’s just too excited,She didn’t mean it.” 然后小姑娘就去其他地方玩了,轩宝开心地爬上去滑了一次滑梯。

有一次,轩宝推了一个小弟弟一把,我和对方妈妈都在,我马上把轩宝手拿开,跟他说这样不可以;那个小弟弟也想回手推轩宝一下,他妈妈把他抱走,然后说:”Be gentle”.

感慨

**可以说,我陪轩宝在国内玩的时候,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生怕他被其他孩子欺负;**但是在澳洲玩,几乎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家长们大部分时间都注意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教孩子要排队玩玩具,不能抢别人东西等基本的礼节。

就算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发生小冲突(这是难免的),澳洲的家长都会主动去解决冲突,而不是坐视不管。所以陪娃的时候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娃就行了,不用操心别人家孩子“熊”。

在土澳,我几乎没有看到两个孩子互相推搡着,跟家长说:”他先抢我东西的!”“他先推我的!”(在国内见过几次)。

跟国内一个当妈的朋友聊轩宝在游乐场遭遇的事情,她跟我说:“太正常啦!国内游乐场里都是这样的,孩子会抢别人东西,有些家长还高兴呢!“

老公的态度更加强硬,直接跟我说不要带娃去国内游乐场,会沾染不良习惯,然后说近几年不打算回国了,育儿的大环境太差。

轩宝跟邻居家 5 岁的波兰小姐姐一起玩(我在厨房做饭),虽然他不怎么能听懂姐姐说的英文,小姐姐也听不懂他的中文,但是两个人几乎没什么争执。

轩宝一开始看到姐姐玩他的玩具,有点害怕玩具被抢走(国内阴影),后来发现姐姐其实是跟他一起玩,就逐渐放下防备了。

等小姐姐走了之后,我问他,今天跟姐姐玩的开心吗?他笑着说”开心“。

听到这句话,我放心了。


6. 轩宝办身份证

我们回国给轩宝申请了一张身份证,到了要领身份证的那天,因为公安局外面不能停车,老公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让我好了打电话给他。

领身份证需要宝宝本人在场,所以我带着轩宝,在等候区等待,前面大约有 12 个号。

一开始我还能管得住轩宝,到了还剩 5 个人的时候,他开始跑来跑去,我根本抱不住他(每次抱起来,他就挣扎着下来,然后也不好好站着,在地上打滚)。

我当时觉得蛮不好意思的,因为轩宝跑来跑去会影响到别人,所以很想尽快把这件事办完就走人。

老公建议我跟前面的人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们先拿身份证。

于是我抱着孩子跟刚叫到号的一个大叔说,小孩拿身份证很快的,能不能先让我们拿一下?

大叔把我当做空气,直接开始对着服务窗口说话……留下我一脸尴尬……

更让我无语的是,本来等候区的人,是叫到号才站起来走过去,可能是看到我有”插队“欲望,之后的人都是不等叫号,直接在前一个人站起来之后马上冲过来,说”是不是要叫 xx 号了?“。

我只好继续尽全力哄娃,顺便感慨一下人情淡薄,世态炎凉。。

不过呢,还是我某位朋友说的深刻:“大家都那么忙那么累,哪有空关爱你这种带娃的妈妈啊?地铁上都没人给孕妇让座的,站着呗。”

也是,在国内,大家都为生计奔波,哪有空关心别人呢?


7. 结语

这次回国的体验可以总结为:环境差,物价高;服务差,素质低。

这样说可能有点偏激,但是对于有娃的人来说,我真的强烈建议:有条件有决心就移民吧,闹心的事情会少很多!!!


Talk to Luna


Support L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