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说 | 如何在碎片化的世界里独立思考

May 8, 2021 字数 3182 7 min


0. 前言

前段时间和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讨论了一些跟网络、科技相关的话题,在观点的碰撞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平时我也经常在思考此类问题,这篇文章就稍微整理一下目前的想法。


1. 社交媒体

聊到社交媒体,大家有这样一些观点:

  1. 社交媒体中的联系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有些人会 accept 任何人的好友请求,有些人则只接受认识的人的好友请求; 所以,即使有人告诉你,TA 有 1000 多个 facebook/wechat 好友,你也别真的以为 TA 认识所有的人
  2. 有些人会在社交媒体中公开自己的私生活,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比如:晒自己的宠物,晒自己的生活,晒自己的男/女朋友等,都是在网络世界中公布自己的真实生活;
  3. 在 twitter, youtube 等社交媒体中的评论区,往往会因为某些观点不合而展开激烈且公开的辩论甚至人身攻击;
  4. 你可以轻易地去伪装成为另一个人,发布一些极端的观点,让那个人遭遇社会性死亡(互联网的匿名性);
  5. 社交媒体公司往往会想方设法地提高产品粘性和用户活跃度,通过广告投放来获得大量的利润,用户的习惯、发布的内容都可以让这些公司更容易地了解你的喜好,并且推测出你的购物习惯,甚至去塑造你的习惯(大数据杀熟);

下面就这些议题聊聊我的观点。


2. 社交媒体中的 connection

A 属于「只要这个人看起来不太奇怪」就会去 accept 好友的那种人,B 属于「只要我不认识你我就不会加你好友」的类型。

很显然,每个用户的习惯是不同的,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做的很简单,不要把一个人在虚拟世界中的样子当成 TA 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因为两者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也就是说,不要因为一个人看起来很完美,就误以为 TA 在现实世界中也很完美,甚至要求自己成为和 TA 一样完美的人,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团糟,陷入「比较思维」的误区中。

你所追求的那种完美,也许根本不存在。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找榜样一定要找身边的人,你可以有很多个榜样,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身边的人作为参考系,你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文化背景总有一些共同点(不然你们怎么会认识呢),去学习现实生活中的人,你会看到这些人的优点和缺点,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你也就能避免追求「虚拟世界中那个虚伪的完美」了。

再进一步,假如你向往国外的生活,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国去看看,那里人到底是怎么过的,也许你会发现你之前的一些认知是错的,也许你会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些你未曾注意到的优点和缺点。

亲身体验是第一手经验,也能破除很多流行但虚假的观念。

比如:墨尔本是世界第一宜居城市,也许你会以为墨尔本的天气特别好,但是你去了墨尔本发现,其实这里的天气并没有你想得好,所谓的「宜居」也许是其他方面的得分比较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你能够建立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被媒体和别人的观点带着跑。

同理:也许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个没有自由、非常不民主的地方,但是到中国居住过的外国人却能发现中国的一些优点,比如安全、基础建设好、生活便利。

那个经典的「小马过河」故事告诉我们,想要知道一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体验去尝试,得出自己的结论。


3. 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假如这些隐私是你主动去暴露的呢?

你用了免费的软件,发布了你的位置信息、你的图片、你做的事情,免费软件的提供者利用你的数据去给你提供个性化的广告,获得收益,这件事有错吗?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资本追求的是利润,推几个广告又不是杀人放火,更何况用户也享受了服务啊~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人是有社会属性的,用户当然可以选择不使用这个软件,或者注册了不发布任何信息,但有些人使用软件是为了和朋友保持联系,假如退回到只有电话和短信的时代,你的数据是属于运营商的,只不过运营商没有这种广告变现的途径罢了。

所有的照片视频你可以存在本地,不跟别人分享,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没什么不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其实比较纠结,一方面我认为人有社交的需求,公司有赚钱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有些数据是必须要保证安全的,假如有人假装成为了你,并且做了一些不利于你的事情,这真的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我会做四件事:

  1. 用密码管家来生成和储存密码(比如我之前强推的 KeyPass,Strongbox);
  2. 公开发布的信息一定要把隐私打码!!
  3. 时刻记住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所以即使是在网络世界,也要保持做人的底线,不能因为「别人不知道我是谁」就胡说八道。
  4. 广告的目的是让你花钱消费,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东西你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看到了推送的广告所以心动),务必守住钱包!

4. 观点极化

评论区的骂战有时候会让我觉得特别无语,因为你真的没法通过一句碎片化的评论就了解一个人真实的想法。

更何况,你跟这个人现实生活中毫无交集……

而每种观点都不是绝对真理,也必然有人不认同,不认同的人里面总有人会去反驳,一开始发言的那个人则要去捍卫自己的观点……

嗨,评论区骂战真的没什么意义,我的处理方式就是「眼不见为净」+ 「避免 generalization」。我不会因为在评论区看到了 10 个类似的观点,就以为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就比如:是不是所有人都仇视留学生呢?我觉得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网络中有这样的言论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大部分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要么没空去看、去讨论这个话题,要么就根本不在乎这件事……

假如因为看到了网络上一些极端的观点就过度代入到现实生活中,**那也是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混淆起来了。**别忘了,大多数人都不会记得自己说过什么……网络言论更多的是对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理智的思考。

真想进行有意义的讨论,还是找个认识的人,在双方都能对事不对人的前提下进行辩论吧~


5. 网络的匿名性

在网络时代,你可能因为一言不慎就被钉上耻辱柱、也可能在某个瞬间登上热门话题,这并不是某个国家、某个民族的特色,而是网络时代的特点。

这个时代,好事和坏事都可能传千里,而且传播的速度快到让你难以想象。

我们刚才提到,人们会基于「碎片」来定义一个人/一件事,并且往往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而且这样「不理智」的网民一定超过「理智」的网民(这就是现实),所以当一个「碎片」进入了「不理智」网民的视野中时,往往会引爆热点。

热点带来了注意力,注意力带来了流量,流量带来了广告,广告带来了商业收益。

一环套一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时间,就这么被转化成了资本的收益。

那么网络空间是否需要实名制,一个人是否需要为 TA 在网络世界发布的信息负责呢?

我认为:需要。

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有以上所提到的所有特点,以及人在「不需要负责」的情况下往往把人性之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假如放任互联网不管,或者任由商业世界通过制造「热点碎片」来剥削人们的注意力,长期来看一定是对这个世界不利的。


6. 结语

在碎片化的世界中想要保持思考能力并不容易,在超过 10 个人的群里面想聊一个比较深的话题也很难,在 500 人的大群中,集体的特点(「冲动」、「短视」)往往会导致所有的言论都流于表面,最后演化成贴标签、站队、以及非黑即白的极化观点。

我不反对科技,我也不反对社交媒体,因为它们都是工具,而我们是工具的使用者,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而不是被工具牵着鼻子走。

就好比金钱,它并不邪恶,也并不美好,它的属性取决于拥有它的人选择用它来做什么。

我最喜欢的思考方式还是基于现实世界、基于和身边人的讨论以及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得出我的结论。这些结论并不是真理,它们往往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但思考方法是相对恒定的:吸收有效的信息,屏蔽杂音,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PS: 看书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吸收有效信息的方式,因为书的长度决定了它的内容很难停留于表面(10w 字的书和 100 个字的评论里面包含的逻辑和信息有着天差地别),而且书的作者背景也能让你大概了解 TA 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你就有了更多的 context 去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的局限性。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中保持深度思考和形成个人观点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在碎片化的时代中,越来越稀缺了。


Talk to Luna


Support L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