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写于 1886 年
中文版:《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的序言》
It’s impossible to do philosophy without making assumptions.
任何哲学都是建立在人的假设上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客观。
The unified self is an illusion; there’s only the will to power. Sometimes, it’s easier to believe in the pretty lie than to accept the ugly truth.
人性有很多恶,而对权力的渴望是所有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力,这是我们的本性;虽然我们喜欢强调人性中的善,但这无法改变我们的本性。
There are no eternal truths that transce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 This simple insight forms the basis of Nietzsche’s philosophy of perspectivism. According to this view, it’s not possible to adopt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hat is somehow independent of human perspective and human language. The only truth, for Nietzsche, is the great plurality of human perspectives.
尼采哲学之视角主义:没有任何永恒的真理是可以超越个体的经历和思想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我们只能理解自己知道的部分,即使是正义、美丽等听起来像是绝对真理的词汇,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人会把自己的视角作为绝对真理来灌输给其他人,尼采对这种行为持批判态度,但也承认这是无可避免的,人们的视角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行为和语言而发生转变,所以伟大的思想可以用他们的逻辑和说服能力来让别人接受他们的视角或者思维方式,这种观点的输出是获得权力的一种方式,而哲学则是通过精神来获得权力的一种形式。
Christian morality serves the herd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ten have a utility to the people who express them. There are no moral phenomena at all, but only a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phenomena.
尼采对基督教的道德体系提出了质疑,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质疑过这种道德到底是不是好的;他认为基督教的道德体系是一个虚弱的价值体系,对个体来说是有害的。
任何一种价值都是表达价值的人的工具,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质疑价值的价值,比如谦虚和自我牺牲的品质对于科学家可能是好的,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这种品质可能是有害的,因为你不自信的话就无法激励别人。
尼采认为,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我们的价值观是对自己有害的还是有利的,假如是有害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放弃这个价值观吗?
因此,他认为基督教的道德体系对个体来说是有害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为了压制和驯化个体,让他们成为无害的、温顺的、有生产力的社会个体,尼采把这种道德体系称为羊群道德(herd morality)。
尼采认为,我们假如接受了这种道德/价值体系的约束,我们就更关心跟他人的关系,而不是跟自我的关系,这些道德是为了约束我们对权力的渴望,让我们压制自己的欲望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是,被压制的个体的本性并没有消失,这种能量反过来吞噬了我们,基督教使得我们把对权力的渴望内化成了对自身的施暴。
Modern European morality has its origin in “slave morality. Nietzsche outlines two fundamental types of moral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primary classes. He calls them master morality and slave morality.
当代欧洲的道德体系源于“奴隶道德”,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尼采认为有两类基本的道德观,“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统治阶级眼中只有 good and bad,他们认为的好的东西是那些他们所拥有、所享受的东西,比如自由、财富、权力、性和感官满足;而他们对坏的东西的定义就是和好的事物相反的那些:不自由、贫穷、不幸福等。。
尼采认为主人道德是一种赞美自我、提倡能让人们获得快乐幸福生活的价值观;反之那些被统治的人们则用 good and evil 来看待世界,他们对统治阶级怀着恐惧、嫉妒、憎恨之心,认为统治阶级拥有的都是邪恶的,而好的品质则是那些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的品质,比如慷慨、善良、有同情心。
尼采认为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的最大区别在于,主人道德是 life-affirming value systems(确认生命的价值体系),而奴隶道德是 life-denying value system(拒绝生命的价值体系)。奴隶道德的目的是谴责、压迫、阻碍强大的精神,而基督教就是在宣扬奴隶道德。
Christian morality puts culture and progress at risk by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ceptional minds. Our morality is essentially a one-size-fits-all value system that’s intolerant of other ways of life.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让社会更加均衡,但尼采认为执着于基督教教义所讲的“平等”是很虚伪的,因为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每个人有不同的天资、健康条件、智力水平;所以尼采认为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价值体系,有些价值/道德观可能是适用于 A 的,但是对于 B 来说就是有害的。
尼采认为这种道德观的最大问题在于要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观,社会丧失了多样性,人们会基于相似的价值观做相似的行为、有相似的思想,人们无法独立思考,只能按照教义所要求的那种方式去生活,最终造成了个体的不幸,社会也丧失了创造力。
所以,尼采认为,我们不应该宣扬“平等”,而是应该鼓励“不平等”,社会应该允许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Nietzsche prophesied the rise of a new type of philosopher who would break free from the dogmas of society. Nietzsche described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that would define these future philosophers. For one, they would be people who were truly masters of themselves, beholden only to values that they freely created. And second, they’d be capable of exhibiting a sense of playfulness and flexibility when it came to their own perspective.
尼采预言会有一类新的哲学家兴起,他们可以打破社会的道德和规则,这类人被称作“自由精神”,他们有两个特征,一是忠于自我、坚持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他们足够灵活,可以改变自己的视角。他们必须拒绝奴隶道德,但他们坚持的不是简单的主人道德,因为主人道德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而这类新哲学家的道德是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结合体。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ipline wouldn’t be to suppress and tame their animalistic drives, but rather to channel them toward higher and more productive ends, such as creating great works of art.
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是 master,但是他们也会成为自身道德的 slave(要求自己按照自身的道德行事);这样的约束并不是在压迫本性,而是由本性驱动着为更崇高的目标奋斗。
自由精神可以达到永恒真理,因为他们愿意接受多重视角,而不是单一模式思考。他们也不会用 good and evil 来看待不同的观念,他们只会把它们当做文化来对待,因为每种观念都有其时代性。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分类很新鲜,哲学家通过思想输出来获得权力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同意「不同的价值观适用于不同的人」,也同意「一个人的视角需要能够进行多角度的转换,避免单一性」。
有趣的是,现在基督教还是西方的 dominant 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