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9 到 30,说白了就是年龄 + 1,但是似乎单单是从 2 到 3 这件事,就有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人为赋予的意义。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年龄没有了太多的执念,对青春没有了太多的不舍。
也许是当我某天突然意识到,不论我今天身处 19 还是 29 还是 39,都拥有 24 小时,都可以决定自己这一天要怎么过,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
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的转变,当 29 岁的最后一天真切地来临时,我居然没有太多的感伤;反而更多的是在想,我 30 岁要完成哪些事情,实现哪些目标。
纵使脸上开始显现出了年轻的皱纹,纵使身上的赘肉还是对我不依不舍,纵使被喊「阿姨」的次数越来越多,纵使我的人生仍然充满着诸多未知和挑战,站在生命的这个特殊时刻,我依旧认为此刻就是我最美好的年华,并且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憧憬。
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定为:「你好,30 岁」。
我们公司每 6 个月会有一次 Performance Review,我的第一次 Review 并不是很理想,但是第二次(今年 8 月)的 Review 比上次好了很多!!希望明年生日的时候,我能摘掉 Junior 的头衔,从 Junior Software Engineer 进阶成 Software Engineer ~ ——《Luna 记 | 写在 29 岁》
看到这段话,想对去年的自己说:「你真的做到了」。从 junior 到 mid-level,你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作为一名「天赋一般,努力来补」的选手,你已经很棒了!
这一年来,事业上的成长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29 岁的目标之一是考个 Azure 的证书,后来成功考过了 AZ-204 - Azure Developer Associate。
去年还制定了一些跟 IT 基础相关的目标;我回顾了一下,去年生日到现在一共写了 70 篇技术博客,涉及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DateTime、网络知识、Web 开发、小程序开发、SSO 等领域。
PS:29 岁还完成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博客的搭建 - https://lunawen.com/,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观察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进步。
总的来说,这一年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挺努力的,只要工作上有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会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假如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也会去看别人是怎么解决的,并且默默记录下来,确保自己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能独立完成。
过去一年做的中英文的演讲包括:
一开始,每次演讲我都会花蛮多时间准备的,因为希望做到尽善尽美,演讲之前会写稿并且自己录好几遍。
现在我会着重于培养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所以不会逐字逐句地写稿,而是列个大纲和要点,讲的时候更加放松一些。
虽然讲英文还是会比中文要紧张一些,但是我回听了自己最近在 Monash 校友会的分享,发现语言还算流畅,感觉这方面自己也真的是比之前进步了不少~ 果然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这一年还开始体验了有 mentor 和 mentee 的感觉,和前辈进行定期的沟通和职场交流真的对我帮助很大,至少在目标有些模糊的时候能跟 mentor 讨论,找准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主要是通过看书 + 一些公众号来了解理财相关的知识,比较有成就感的是:现在跟别人聊起相关的话题我也能轻松参与并且判断不同观点的可信度,不会轻易相信所谓的内部消息,被割韭菜。
另外我去年开始关注世界局势、政治经济历史相关的内容都感兴趣,我发现这部分的内容虽然有不少男生感兴趣,但不少人只是一知半解,我以前觉得这种话题跟我没什么关系,但现在我认为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关心政策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所以这是很重要的领域。
总的来说,想忽悠我越来越难啦,假如有一些明显的逻辑漏洞和知识的欠缺,我也能很快识别出来。
读完全本,并且写了书评的有 8 本:
读完全本,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没写/不想写书评的有:
去年的目标是读 6 本书,这个目标超额完成。
这一年总共发表了 160 篇文章,比去年多了 80 篇:
公众号关注人数大概增加了 200 个(总共 1500 多一点);
网站这个月的 unique visitor 访问量是 4600+,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这一年还尝试组建了几个社群,初衷是为了把同频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成长。
总共组建了三个社群,一个失败,两个成功。
「书友会」是我很爱的小众群,去年 12 月开始组建,里面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每个小伙伴都特别厉害,大家每个月都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上周还举办了一次书友会群聊活动。
「职场英文交流群」则是个大众群,建群半年不到,目的是为了把平时学到的句子和表达记录下来;从 2021 年 3 月 4 号开始,我每天会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分享「每日英文朗读」的一分钟视频,我自己还是挺享受这种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和积累的。
随着年岁的增加,我发现身边有几个能深度交流的朋友真的很难得,所以社群也是我跟大家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
这一年比较有突破性的是打破了我固有的社交圈,也就是前段时间一直在做的「早起唠嗑」活动,我以前总觉得视频聊天或者打电话不如发信息来的方便,但是现在想想,能看到一个人的模样,能听到 TA 的声音,其实会让双方更有亲切的感觉。
在社交方面我一直属于比较被动的类型,就是等着别人来找我,但现在的我却会主动去联系自己想要认识的人,去争取他们的时间,这也算是我个性/习惯上的一个巨大积极变化吧~
这一年,基本做到了每周锻炼 4 次的频率,跑步也可以 30 分钟跑 4km,虽然减重失败(lockdown 还又胖了= =),但我发觉自己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比如连续一个月早起,每天的睡眠大约是 6 小时,白天还能保持专注力和效率,完成工作+各种其他的事情。
我锻炼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的体魄,能不能减肥就看缘分了(目前不太乐观 hh)。
这一年还是跟轩宝分隔两地,看澳洲这个疫情,最早也得明年年底才能团聚了吧……
不过他在国内过的很开心,有爷爷奶奶悉心照顾培养,也能和外公外婆碰面,这个选择虽然不容易,但现在回头看,也是走的非常正确的一步棋。
这一年还有很关键的一件事是签证的问题。
我的 485 工签上个月到期,从去年年底我就开始给公司讨论雇主担保的可能性,最后,等待了签证过期前,新州的 190 都没有捞到我(😭),所以现在走雇主担保(482 转 186)这条路。
到了制定 30 岁计划的时候啦~
根据我对自己的观察,我是一个很有毅力和行动力的人,只要我决定去做什么事情,我就一定会抽空且坚持做下去。
基于这个特质,我决定这次只定两个跟职业发展相关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因为诸如写作、看书、锻炼、演讲之类的事情我已经养成习惯了,就算不定目标我也会持续去做。
我知道这个目标说了挺多次了,而且我也付诸了一些实践,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
很多时候我会给自己找借口,比如「不去大厂的话刷算法没什么用」,「这些东西平时工作又用不到」等等。
我最近突然想通了一点(这也是跟我的 mentor 沟通之后更加坚定的),那就是,不管我在哪里工作,算法都是锻炼我思维的最好方式。
既然有条捷径可以走,为什么不坚持走下去呢?
学算法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项目是为了锻炼自己的 design 和 coding 能力。
目前我和 mentor 一起在做一个项目,里面用到的技术也是我们公司目前在用的(Vue.js),我希望接下来一年能认真把这个项目做好,达到双赢~
参与公司内的项目以及一些 POC 也会对我的代码能力有所提高。
今年会把精力聚焦在技术上,因为我下一阶段的职业目标是 senior developer + team lead,希望能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这个目标。
我从小就是个感情细腻,喜欢写点东西的姑娘,趁着生日前夕,整理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足迹,发现「写作」这件事我已经至少坚持了 15 年。
如果算上初中班主任要求每周写周记,我也坚持在写日记的那些年,那么总共有 18 年之久了。
2006 年开始写 QQ 空间,写了 3 年,223 篇文章。
2009 年开始用校内/人人网,写了 4 年。
2010 年开始发微博,发了 4 年,1400 多条微博。
2012 年开始用微信,发到现在,目测也有上千条了。
2018 年开始写公众号/博客,写了 3 年,约 300 篇文章。
遗憾的是,这几天整理过去的文章和照片时,突然发现,人人网已经清空了我的文章、大部分图片、以及状态。
确认了这个事实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懵掉的。
4 年的文章和回忆啊,说没就没了,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备份社交网络发布的内容,所以这部分失去的东西真的找不回来了。
校内网清空了我的过往,那么 QQ 空间和微博又能保留我的回忆多久呢?我心头一沉。
于是,我决定趁着这些东西还没从网站服务器上删除,赶紧保存下来,留个底。
在保存记录的时候,我重新随着自己的文字回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15 岁的中考结束后,在初中闺蜜的邀请下开通了 QQ 空间;
那时候我的文字有着青春期独特的忧伤和感怀,我发现自己一直是个感情非常细腻的人,能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瞬间,也能深刻的体会到人类的痛苦和快乐,并且很早就有种哲学的辩证思维,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影响自己内心的坚守(我反复提到自己是个固执的人)。
我不愿意伤害别人、甚至不愿意伤害动物(当时我是个半素食主义者),我总是围绕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记录我遇到的事情,先承认自己的脆弱和失败,再通过文字(一种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来找到能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的文章下面有很多朋友、同学、校友的留言,虽然现在看来,当初的文字显得有些稚嫩和消极,但同龄人都对我报以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评价是说我有灵性。
特别有趣的是,我在留言区看到了一个妹子对我进行非常恶毒的人身攻击,我的回复是「我没法取悦所有人」,而其他人则针对那条留言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温馨是个不错的人,你没必要这样去攻击她吧」,今天看到这些留言都觉得心头暖暖的。
16 岁早恋,写了很多甜蜜的文字,也写了很多更加痛苦和纠结的文字,毕竟早恋是禁忌,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来说,简直就是自毁前程。
那个时期的文字体现出了对应试教育的批判,认为成绩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并且努力希望自己能不要做「亲情爱情二选一」的题目,我爱当时的恋人,也爱我的父母,我希望两者皆有,却痛苦地发现这是不可能的……
我经常深更半夜发文章,那时候经常熬夜,甚至在考试前一天都写长文(服了我自己~)。
我当时有出国的选项,也参加过计算机编程培训(虽然我完全没印象了,是从文章里面看到的),但我还是在文理分班的时候选择了文科,毕竟我从小到大都是个爱读书爱写字的姑娘,加上有主持、播音、舞蹈等很多文艺方面的活动,选择文科是很顺理成章的。
虽然反对「成绩唯一论」,也有几次考砸的经验,但我也有明确的目标,比如班级前三,年段前十五;我体育不好,却自愿报名参加了校运动会 1500 米比赛,只因为觉得班主任人很好,不忍心让他面对「没人报名」的残酷局面。
我也曾经畅想过未来的职业,当时写出来的三个梦想职业是:
哈哈,有趣的是,目前做的事情和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阶段的文字有很多关于:亲情、爱情、人生、学习、未来的思考,我还特别喜欢听歌+录歌,虽然唱的都比较 emmm,但是我还是自娱自乐地一直在公开发表。
现在回头看,感觉自己那段时间有些小女生的忧郁、孤傲、迷茫、固执,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保持成绩不错的同时努力在探索内心和生命的意义。
我甚至在那段时间还给自己写了传记,连载了很多篇,记录了我在山西度过的童年和小学移居到绍兴的经历以及成长,现在看来这种记录真的很有价值,因为有些回忆时间久了会淡忘。
总的来说,我的青春期过的是恣意的、自由的、随心随性、为爱叛逆、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和评价的。
这段时间的文字遗失了……但依稀记得我也是保持周更的频率,每篇文章下面都有很多人留言和互动,我在交大也算是小有名气,第一次感情和第二次感情陆续失败之后,我开始和社会接轨,参加了第一份实习工作,并且在 20 岁生日时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公,又开启了新的一页。
再说一次,校内网你太让我寒心了。。怎么可以这样清空我大学的回忆。。
在微博上,我发的是 140 字的状态,1400 多条微博,大致可以分为:
老公比我大八岁,是个很接地气的人,他很好的弥补了我的「理想主义」世界观,和他在一起,我经常会认识到,原来自己只是个活在象牙塔里面的小女生,完全没有想过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和我未来会面临的挑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初恋遭到家里反对的时候,闹得双方家庭都很不愉快,我需要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做选择题;但是跟老公的恋情最初遭到家里反对的时候,老公却主动要求去解决这些矛盾,因为他希望我们的感情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不是跟家里闹翻,这种方式就成熟很多。
微信时期是我开始接触社会的阶段,我没有选择继续做媒体(不太喜欢昼夜颠倒的生活);在老公的帮助下,我找到了第一份和第二份工作(当时自己投简历屡屡碰壁,被社会毒打过= =),所幸在职场上遇到了愿意 mentor 我的人,也逐渐在社会中稳住了脚跟。
我的朋友圈见证了我在这段转型期中发生的事情和一些重大的时刻,包括结婚、生娃、来澳洲读书、在澳洲的工作等等。
假如有一天微信不在了,那我还得把自己这么多年发的朋友圈全部备份一遍(工作量有点大)。
微博和微信的共同缺点在于,它们无法满足我写作的需求。
发个状态、发点图片,没法让我和自己进行深度沟通。
开公众号之前我也尝试过在一些平台发文章,比如豆瓣、简书之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坚持写下去。
终于,在 27 岁那年,我开启了公众号,并且要求自己周更,把写作的习惯捡回来。
这个时期我不再是之前那个只关注自己生活和自己内心世界的小女孩了,我开始有更大的视野,我有了更加完整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变得更加接地气的同时,依旧是当初那个顺应自己内心的、有执着有果敢有坚持的女生。
我会脚踏实地去学技术,去做分享,而不是去抱怨「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为什么人与人要竞争」;
我会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喜悦,以及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而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写哀伤忧郁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情绪;
我会要求自己摄入的知识是有营养的,并且要求自己真正消化这些知识,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打个卡,写一句读后感就完事儿。
我会关心家国大事,关心社会,而不是只想着我的生活和我的诉求,我有了大局观和全局视野,更加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我未来要走的路是怎样。
我的文字记录了我的过去,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变化,写作绝对是让我人生获益最大的一个习惯。
感谢初中班主任,逼着我们每周写周记,写自己这周学到了什么;
感谢我的历任语文老师,教导我写作并高度评价我的文字;
感谢那些认真读过我文字并且留言互动的朋友们,文字被看到之后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而并非停留在作者本人的自娱自乐层面;
我这辈子,看来跟写作是难舍难分了(转行都阻挡不了我写 documentation 的热情)。
虽然去年此时未曾料到今年的生日会在 lockdown 中度过(所以理发计划泡汤了),但我终究还是幸运的。
家人们一切安好,孩子健康成长,我身边有许多陪伴我的老朋友们和新朋友们。
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亲情、友情、爱情俱全。
30 岁生日这天,也是我和老公相识 10 周年,结婚 7 周年。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使命、优势、和局限。
我固然怀念 15 岁青春洋溢的年华,却更偏爱现在这个独立坚强、自信自爱的温馨。
没错,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你好,3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