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书友会组织了新年读书交流会,大家分享了 2021 年的读书成果、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 2022 年的读书计划。
大家的分享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包括读书的目的、如何选择书籍、如何抽时间读书、如何做笔记、如何让知识内化等等,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我对「读书」这件事的一些想法。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读书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跟「思维广度」相关的书籍类型有:
跟「思维深度」相关的书籍类型有: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读「思维广度」相关的书籍是相对容易的,而读「思维深度」相关的书籍是需要下功夫的,因为它的目的是「把知识用起来」。
如果不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读,可以先看看书摘和别人的评论,或者先读第一章,看是否能够吸引到你,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要强求自己啃完。
我们在选书的时候,「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两种类别都要兼顾,而且选择「思维深度」书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当前的「痛点」;因为读书本质上就是学习,而学习的目的是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推动自我迭代。
每年至少要读 1-2 本「思维深度」相关的书籍,它的优先级比「思维广度」要高。
有些人发现读纸质书更容易坚持下去,有些人习惯读电子书,有些人喜欢听书,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找到合适的媒介。
我目前的方法是:
大家都提到,读完书应该写笔记并且分享给他人,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内化。
做笔记的时候不需要追求全面,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比如哪些点挑战了你固有的认知、哪些点是对你知识体系的补充完善)。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 QA 体裁,也就是做笔记的时候自问自答,上面提到的固定笔记格式也值得借鉴学习(谢谢苏艺分享)。
对于我来说,选书、读书、做笔记、分享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但我发现这些还不够,因为我的读书/学习环节中少了「复习」这个步骤。
因为没有复习,笔记写完了就写完了,过段时间又忘了,我的行为并没有发生真实的改变,而我依旧在寻找「新的学习资料」,想要看一本新的书。
就好比上学的时候,做了 100 套卷子,写了 100 个错题,但是写完之后并没有去复习错题,反而认为自己应该「再做 100 套试卷」。
很多文章和书籍中都提到了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是「deliberate practice」,也就是不断重复自己需要提升的技能,直到形成新的习惯。
我缺的不是「新的输入」,而是那个复习+练习的过程。
所以 2022 年我会每隔一段时间回看自己写的文章和总结,通过多次「重复」来吸收新的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今年还准备把精力花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上,在复习的时候,我会把这些知识点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笔记体系中,让它们成为我内在的一部分。
今天这篇文章聊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一些想法和总结,主要提到了这两点:
读书的目的分为「扩宽思维广度」和「增加思维深度」两个方面,选择书籍的时候要兼顾两方面。
读书除了「明确目的」、「选择书籍」、「执行计划」、「总结分享」之外,「重复强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你的读书/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做的比较好,哪些环节有待提高呢?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