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来回答一个小伙伴的提问:「我觉得你的总结能力很牛,条理和结构很清晰,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啊?」。
我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可以理解为两点:
问题分析清楚了,接下来本文将从「写作动机」、「写作习惯」和「写作风格」这三点来聊聊写作/输出这件事。
如果你跑来找我,问我「如何高效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我会问你以下几个问题:
Start With Why,只有把 Why 搞清楚了才有动力去坚持做这件事。
有些人是为了钱,有些人是为了炫耀。
我的答案:我想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如实记录下来。
有些人写作是为了自己,有些人是为了别人。
我写作的动机是:以文会友,所以我的读者是自己 + 一些被我的文章所吸引的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那么恭喜你,你有可能建立写作的习惯,因为你的动机来源于内在需求,而不是外界激励。
我所做的所有事情,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包括写作、英语群、读书群,就算没有观众,我依旧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做下去。
动机明确了,接下来很多人会问我:写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你的动机是什么,就写什么。
有些人想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技术成长,那就写技术博客。
有些人想要记录自己的某个兴趣点,那就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我想要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我不能光写成就,我必须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中间经历的挫折,产生的困惑,如何找到破局之道,做了哪些尝试,是否有效,我从失败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全部写下来。
找到自己舒服的频率,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果没东西写,就别写。
我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认为我可以保持一周一次的输出频率。
我不会强求自己每篇文章一定要超过 x 千字,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我不能为了写而写,我写的东西我如果都不想看,那就违背了我写作的动机,我是在写给别人,而不是自己。
有时候忙起来,我也会暂停写作(比如求职那段时间),因为我的生活中有优先级更高的事情需要我去做。
你可以想想自己每周希望在写作上花多少时间,我的话是 1-2 小时,假如 1-2 小时用光了,我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完全没灵感,那就不写。
有些人无法开始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没时间,那你可以从每周 30 分钟开始,时间嘛,挤挤总是有的,关键是你想不想做。
如果你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我建议你找个自己平时习惯用的软件/写作平台来写。
原则是:你选择的工具能够为你节约时间,让你把专注力用在内容上。
我自己的话,特别喜欢用界面简单的编辑器,我现在用的是一款叫做 Typora 的软件,语法是 Markdown,所见即所得。
在没法用电脑的时候,我会用两款软件来记录我的灵感。
总的来说,我希望自己只要有想法,就随时能够记录下来。
我认为写作这种创造性强的事情,需要尽可能了解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效率最高。
比如我,喜欢在咖啡厅之类的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不加外接显示器的情况下,打开 Typora,戴上耳机听音乐,文思泉涌。
了解了自己之后,我每周的目标就是:
根据我的经验,想清楚了内容、频率、时间投入之后,写作的习惯就比较容易建立起来了~
同时,请记住,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一定一定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如果在这方面遇到问题的话可以去看一下《Atomic Habits》这本书,不想看整本书的话可以看我之前发过的书摘。
这个阶段我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习惯了每周有 1-2 小时投入在写作这件事上。
我认为,要先建立习惯,再思考如何提高内容的质量。
如果你一开始的目标是:每周输出一篇高质量内容,那你大概率没法坚持下去。
你一开始的目标应该是:每周输出一篇文章,花费时间不超过 x 分钟。
动机和习惯搞定了,接下来我们聊内容,也是提问中的第二个要点:「条理和结构很清晰 = 文章读起来不累,能看得懂记得住」。
我很久以前看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基本结构: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这个框架的好处在于,我不光在写作中会用到这个方法,我在跟别人沟通、思考问题、做汇报做 PPT 的时候也可以复用。
比如这篇文章,我一开始就说了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要从哪三个方面来聊这件事情,接下来每个模块我还有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就算你没空看每个小点里面的内容,你花 30 秒滑动一遍文章也大概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逻辑清晰的好处在于,我的写作会变得很容易,而且我的习惯是每一点不要写太多,读者(包括我自己)看到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内容都会忘记这东西到底在说啥。
另外,我的文章架构都是总分总:
有些文章,我是先写框架,比如这篇。
有些文章,我是边写边想,回看的时候再加标题(比如 32 岁那篇生日文)。
我的目标是能够写完一篇文章,至于我到底是用哪个方法,无所谓。
可能今天思路清晰,能想出来框架,明天脑子有点晕,就只能边写边想。
我有段时间发现自己有取标题困难症,尤其是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的时候。
这种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卡住,我就会写个日期当做标题。
写着写着,也许知道自己想说啥了,或者写完了以后知道自己的主旨了,再把标题加上去。
顺序不重要,拿得到结果(写完一篇文章)才重要。
当你写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写的特别顺手的主题和结构是什么,你会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自己的文风,这种风格是 ChatGPT 之类的 AI 没法复制的。
我的风格是:不喜欢加图片,逻辑性强(对,这是我的风格,不一定每个作者都这样,有感性的那种),干货比较多(毕竟写作时间有限,不想绕圈子)。
我写作的主题集中在:
这些领域是我本来就满怀好奇心,希望去探索学习的,写作是我探索过程中的副产品,而不是探索的目标。
但写作,绝对是加速我探索和成长历程的一把利器,因为我很享受输出、复盘的这个过程,我觉得人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假如不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下来,未来一定会忘记。
所以我会趁记忆还新鲜的时候,把最重要的部分记下来,以后自己想看的时候随时可以看。
回到文章的核心:如何持续高效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首先,你要想清楚,能持续激励你的价值是什么 —— The Why。
其次,你要了解自己,建立习惯,找到合适的频率,Get it done > Get it done perfectly.
最后,持续迭代,提升输出的效率和质量,也许你在相同的时间能写更多字数,也许你对自己的文章质量和风格更笃定。
如果你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写作」,而是想要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可以参考这个框架: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PS:特地看了下,本文写作用时 1 小时 25 分钟,字数是 3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