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状态比上周稍微好一些,几件重要的事情都按计划在推进。
虽然依旧会因为沟通的效率不够高、没法听懂所有的内容、没法快速总结要点、用地道的方式表达而感到焦虑,但是也明白这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再着急也没用。
本文记录这周发生的几件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吧,不一定跟工作内容直接相关。
这周第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就是我终于鼓起勇气自己开车去 City 上班了。
可能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我真的有 City 开车恐惧症。尤其是之前看到很多关于 Harbour Bridge 车祸的报道,还有一次在 City 目睹了两辆车转弯的时候撞到,所以我根本就不想开车去 City 上班,前几个月都是每天坐火车去上班,把车停在家附近的地铁站停车场。
直到……我十月份在火车上被前面坐着的人传染到 Covid,而且我发现那个人有点咳嗽之后马上戴上了口罩还是没用。
后来康复之后继续坐火车上班,每次听到周围有人咳嗽或者打喷嚏,我就提心吊胆,害怕自己又阳一次,在家歇菜一礼拜。
于是我跟老公说,要不我还是开车去上班吧。
我老公是个打死不坐公共交通的人,听了以后特别开心地帮我去找长租车位,上周末联系到一个人,他带我开了一次,告诉我哪些地方可以看导航,哪些地方要认路,简直如数家珍(这点必须佩服我老公……社会生存能力比我强多了)。
City 路线就开了一次练手,这周一,我一个人硬着头皮上路了。
全程紧张,生怕自己开错。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蛮顺利的,我花了 40 分钟时间开到了停车的公寓,停好车走到公司八点多一点。
开了三天下来,心态比一开始好多了,开车的时候敢放音乐而不是纯看路了,果然做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
这次经历让我学到:很多事情,没做过的时候会觉得这件事情特别难,但是有人带一次,自己再多做几遍,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我周一开会的时候引入了 Weekly No-Fail Goal 的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公开分享自己这周优先级最高的一件事情。假如一个人的 No-Fail Goal 需要团队其他人帮忙,团队成员应该尽可能帮助这个人。
引入这个概念的好处是,当我的老板问我 xx 为啥没有做某件事的时候,我可以告诉他,因为 xx 这周的 NFG 是做另一件事,而且 TA 说的这件事确实优先级更高,我们可以看下 TA 下周是不是会把你说的这件事排进去。
PS:其实有些管理的措施是为了保护团队成员,有些人也许觉得把自己的 NFG 说出来是件多此一举的事情(manager 为啥要管那么多),但假如没有这个团队流程,我就没法帮大家挡活儿。
这周还发生了两件跟优先级相关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都体现了我的管理原则:保证团队成员的专注力,do fewer things better。
但我有时候又想,是不是我的保护欲太强了?也许我不用考虑这么多,直接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大家自己想办法去把额外的事情排进去。
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需要拿主意的时刻,各种选项看起来都合理,也都能找到成功案例,但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决定,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靠自己的管理原则来做决策依据。
也许过段时间我会发现自己的原则可能不适用于 Canva 这种快节奏的公司,我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原则,但我目前还是会按照自己觉得对团队最有利的方式做下去。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ect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ing ideas in your hea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这周还发生了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组一个组员提了个 PR,提完以后我老板和其他组员觉得这个功能不应该做,让我做 tie breaker 拿主意。
按道理应该是 PM 做决定,但我们组的 PM 休假去了,所以这件事非我不可。
我的回复是:
最后,我说我们可以明天打个电话沟通下。
第二天,我跟组员通了电话,问 TA 是怎么考虑的,TA 说这个是很简单的一个任务,几分钟就搞定了,所以不影响其他事情;至于流程的话,TA 在 slack 里面提了一嘴,PM 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 TA 觉得只要没说 No 就是可以做的意思。
我理解了 TA 的思路之后,觉得这实质上还是流程和协作的问题,而不是 TA 个人的问题;我跟组员说这个确实不能全怪你,以后你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建议你还是问个明确的答案。
后来我跟老板说了我的想法,老板说这个应该是 common sense,不需要明说也应该自己能辨别,我说如果有人做不到,那大概率还是流程不清晰导致的。
如果我懒得优化流程,我大可以把这件事作为组员优先级不明、没问清楚就开始干活儿的一个佐证,写进 TA 的绩效里面,给一个 constructive feedback,让 TA 担全责。
但我现在的决定是告诉 TA 这并不全是 TA 自身的问题。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处理的是否正确,我只知道我的初心是优化流程,节约大家这种 back and forth 的时间,毕竟写那堆 comment 也花了我十几分钟来遣词造句呢……
下下周我们团队要搞四天的活动,有 7 个会议,其中 5 个是 workshop,还有两个团建。
我本来是想自己一个人搞定所有的事情的,但是周一开会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没啥积极性(哭)。
我突然想到,其实团建不仅仅是那四天的活动,让大家参与整个活动的组织筹划的过程也是团建的一部分。
在写这周的 NFG 的时候,我就写了我要把 Team Week 的 Agenda 敲定下来,我需要大家帮忙参与前期准备。
第二天我在 team channel 里面发了 5 个 workshop 的信息,让每人选 1-2 个。
大家选完之后,我给每个人发了他们选的 workshop 的相关资料,周四我又把几个 PPT 的模版和大纲稍微写了下,分享给了大家,说我们下周可以详聊,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比如你如果找到了一些跟主题相关的资料可以发给我,我们一起考虑下如何提高大家的参与度(要不要搞分组讨论啥的)。
最坏打算是大家都没啥想法,那我下周就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
如果大家比较给力的话,我们可以把活动办的更有意思一些。
找人帮忙的好处是我每场活动至少有一个人是会全情投入的,因为我当时提的要求是你选了这个 workshop 就要帮忙写会议记录和 action item。
这件事情既可以理解为我想偷懒,也可以理解为我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确保活动的质量。
我在做决定之前也想过自己到底为啥要让大家帮忙,我是不是应该自己搞定不要麻烦大家,但后来我还是选择了求助,因为我希望大家能对团队的事情上心一些,不然我到时候开会不就是纯自嗨了嘛……
做这个决定的核心因素是团队氛围和成员成熟度,我们团队目前比较安静,开会有时候会有尴尬的沉默,而有些团队则比较积极,自己抢活儿干,就完全不需要我再去花心思调动大家了。
这周我参与了 product designer 的面试,招到这个职位之后,我们组的人就配齐了。
一个 PM,一个 PD,四个 Full-stack Engineer(一个 senior + 三个 mid)。
明年 6 月还会来个 junior(这个暂时就不考虑了)。
Canva 的 Engineering Manager 职责还是挺大的,PM,PD 都是来配合我们组的工作的,所以我要用好这两个工种,假如他们的绩效不行,那我也有责任。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在之前的公司是要在没人可用的时候把事情做了,而现在则有资源了,我的课题变成了如何用好这些人。
我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我知道我必须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把责任划分好,让团队转起来。
9 月 12 号入职,虽然满打满算还没到 3 个月,但我已经要找人写 360 度评价,并且写自评了。
我邀请了 8 个人,我的 coach,skip coach,3 个 coachee,合作过的招人小哥,TPM,还有 PM,让他们给我写评价。
我的自评是下周二 due,我昨天晚上写了两小时,今天提交了。
下周我的 coach 会跟我过一遍大家的 feedback,心里有点小紧张,希望有好的结果。
这周跟 coach catchup 的时候,他说,听说你有点担心试用期啊。
我说是的……我觉得自己转行,做技术的时间不长,英语又不是母语,身边的人都那么厉害,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 meet expectation,所以会担心试用期。
coach 说别担心,你的技术是需要时间来提升的,你其他的 coach 技能都已经满足了要求,而且如果你真的干的不行,我们给你的 message 跟现在会很不一样,不会让你觉得「每次聊天都挺好的,怎么会没过呢?」。
我听了以后心里放松了一些,但没有完全放松,因为我觉得自己真的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但至少我的 coach 对我基本是满意的,能得到明确的回复和认可还是挺开心的。
今天我去参加了 Canva 内部的这个活动,想着去认识一些同性同事。
坐下来之后发现就我一个华人女性,果然聊的事情又是我不太懂的= =
啊~~真的好希望在这种活动里面能看到更多的同胞啊!!
另一方面,又有一种「自我施加的」使命感,觉得自己能走到这一步还是挺不容易的,再难也不能放弃!
Canva 目前有 20% 的 engineer 是女性,而且 engineering leadership team 是全男性。
今天跟一个别的组的 coach 坐在一起,我看 PPT 的时候看到一个奇怪的缩写,我就问他这是啥意思,他愣了下说他也不知道。
我当时的感受是:原来不了解所有的内容其实是很正常的,这个同事已经来了好几年了,是个能力很强的 coach,但不是他们组的事情他也不是很懂,而且这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今天晚上,前司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邀请我参加他的 PR 下签庆祝晚餐,见到了那些夕日并肩作战的老朋友们,跟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近况,心情好了很多。
虽然前司没人手把手带我,但我觉得那四年的经验超级宝贵,我学到了如何在没有方向的时候自己去找方向,我从执行者变成了管理者,还尝试了不同的职位和角色,锻炼了公众演讲的能力,交了很多好朋友。
有些人搞定了签证,开始计划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些人在新公司已经快待满 6 个月了,有些人继续等签证,同时升到了 management 的职位,开始学着带人……
突然发现,我跟之前的同事有这么多共同语言的原因是,我跟他们处于相似的人生阶段(毕业就进了公司,啥也不懂,没 PR)。
而我跟 Canva 同事有时候找不到话题的原因是,人家没签证问题,没语言问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大公司职场游戏规则,下班以后有各种我没玩过的兴趣爱好。
这篇文章写的比想象的要长一些。
入职三个月不到,总的来说,我目前的状态跟刚入职的最大区别就是:我看到了自己跟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且很希望自己能达到下一个阶段。
之前陷入低谷期的原因是我担心自己如果无法在试用期内达到下一个阶段,就过不了。
但是现在我意识到,我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但以我目前的能力和产出也是有资格留下来的。
我不知道我要多久才能达到下一个阶段,但至少有个努力的目标了,这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