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给我推荐过一个关于女性领导力的 Ted Talk (why we have too few women leaders),演讲者是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雪莉·桑德伯格),这是一个很棒的演讲,我听了也有很多的思考,强烈建议大家去听!
她还写了两本书《向前一步》(Lean In)和《另一种选择》(Option B),我今天正好在樊登读书会看到了《向前一步》的解读,于是花了半小时的时间听完了这本书的书摘,如果你也想听这本书的话,可以扫码领取免费 7 天会员。
在这里结合我的一些体验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女性领导力」以及「职场女性」的思考。
很早以前分享过这样一句话,来自《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她说: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分享这句话的时候,是 2018 年,当时我在莫纳什大学读 IT master 的第二个学期。
很简单,我从这段学习经历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发现我即使是零基础读 IT,只要我足够认真足够努力,搞清楚每节课的内容,最终的结果并不比男生们差,甚至比很多人更好。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女生,所以理工科学不好是正常的,但我自己打破了这个枷锁,并且突然意识到,那些告诉我「女生只要温柔善良漂亮体贴就能过好一生」的人,都在给我描绘一个「只要做花瓶就能过得幸福」的假象。
女人无须艰苦奋斗、女人只需要对自己好、女人就是要享受生活……
这些看似「女权」的话语,其实恰恰不是真女权。
不论男女,我们首先都是人,女权并不意味着拒绝一切艰苦的工作,让男人去承担,而是从心理上告诉自己,既然他们能做到,我也可以。
我现在公司的 CEO 是女性,前段时间公司搬家,所有员工都要帮忙搬桌子,拆家具,组装家具,不论男女。
如果一张桌子太重,一个女生搬不动,那么就两个女生一起抬。
没有一个女员工说:不好意思,我是女性,这种活儿应该男人干。
到了安装桌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螺丝钉拧进去。
此时,一个女员工说:我不会,我要等 xxx 来帮忙。
CEO 说,这就是拧个螺丝,女人也可以,一点儿都不难。
最后,我拿起了螺丝刀,把那颗螺丝拧了进去。
很多人说,女性在澳洲职场上是有「特权」的,由于存在性别平等的政治正确,很多女员工即使能力一般也能拿到相同的职位。
更有甚者,说「程序员鼓励师」才是女员工的真实工作。
作为在澳洲职场上全职工作两年的女性 Software Engineer + Tech Team Lead,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身边的女性员工,工作能力一点儿都不比男性员工差,甚至更强。
而 Manager 在决定升迁和加薪的时候,也是依据员工绩效和对公司做出的贡献,而并不是说:你是女性,你的绩效只需要完成男员工的 80%。
撒娇卖萌甚至哭泣,完全没有用。试用期表现差,女性照样会被开除。
公司不是慈善公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社会的逻辑是残酷(且平等)的,作为女性,放弃「我是女性,我理应得到优待」的心态,用能力说话,来得更加硬气。
即使公司为了完成性别平等的指标而把很多女性招进来,假如女性自己没有去争取升职、没有想要和男性平等竞争,那么公司的管理层一定还是男性为主。
接下来聊聊《Lean In》这本书,里面有一些点我非常认同:
即使非常优秀,女性往往也还是缺乏自信,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1978 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林·罗丝·克兰斯和苏珊娜·艾姆斯将这种极端自我怀疑的特殊现象定义为冒充者综合征。
女性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偏低的,比如考试考完之后,女同学会说:我 xx 题好像没答完整,而男同学则会自信爆棚的说:I’m awesome,或者 “这次的卷子太简单了,小菜一碟”。
当然,最终的成绩可能是女生好。
冒充者综合征会让女性羞于承认自己的成绩,总觉得外界的称赞过高,自己并没有那么好。
即使是这本书的作者,也在听到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时,不好意思地说:“那个排行榜就是闹着玩儿的”。
女性的内心往往是内敛的,她们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不喜欢言过其实,不喜欢过于张扬。
因为,很多这么做的女性,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野心太强」、「过度追求权力」、「华而不实」等等。
扪心自问,当我们看到一个成功女性的故事时,是否会多问一句:「这个女人的家庭生活过的幸福吗?她的孩子教育的好吗?她老公能受得了她这么强势吗?」
我们会期待一个成功女性是完美的,她必须能平衡家庭和事业,必须能面面俱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要保持身材苗条没有皱纹,假如有任何一条没有达到,她的成功就会被质疑。
我们会说:「哎,她看起来成功,其实是牺牲了孩子的教育,这种成功有意义吗?」
但我们几乎从来不会用同样的完美主义价值观来评判男性领导者。
男性的霸道、判断失误、雷厉风行、空中飞人不着家,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只要有钱,相貌根本不重要。
正因为女性自身的完美主义倾向和整个社会对「完美女性」不切实际的要求,使得有些能力很强的女性,羞于承认自己很棒,因为站在聚光灯下,往往会被挑刺;与其出风头,不如保持低调。
所以,我认为冒充者综合征有两种可能性:
男性的受欢迎程度是和成功成正比的,而女性则是相反。
正如我刚才所说,女性的成功往往是一种「耻辱」,人们在看到她成功的同时,会想到她为了成功所牺牲的东西(比如家庭、孩子),这正是女性的悲哀所在。
我们需要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一个事业上成功的女性也是成功者,她也许牺牲了很多东西,但只要这是她心之所向,旁人就无可厚非。
桑德伯格认为,想要改变这种对女性领导者的态度,只需要等到女性领导者占高层管理者 50%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开始改变态度。
我想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对自己很少看到的事物抱有批判和怀疑态度,当某个现象已经成为日常时,就见怪不怪,开始接受了。
但我希望,每个女性能先从自己做起,当我们评价同性的时候,请不要用完美主义去要求她,为她在某个维度的成功所喝彩即可。
如果她是个全职妈妈,就不要去用「赚了多少钱」来评价她的价值;如果她是职场女性领导者,就不要因为她漏接了一次孩子放学就认为她置家庭于不顾。
扎克伯格曾经对作者说:“你无法赢得每个人的欢心。”
作为女性,我们也应该放下完美主义的高标准,了解自己到底想要达成怎样的人生目标,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然后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无须太过在意旁人的看法。
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女性,都是值得被尊重的选择。
很多女性早早就开始思考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即使她们连男朋友还没有就在纠结这个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设限。
假如我三年之后要怀孕,我现在就不能争取晋升到管理层了吗?
根本不是这样的~
作者说,我们应该把职场想象成方格架,而不是梯子。
如果职场是梯子,那么你要么往上爬,要么跌下去,没有第三种选择。
但是假如把职场想象成方格架,你可以在某个 level 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准备好了再前进,你不会因为怀孕生孩子耽误了一年就掉到底层,假如你在怀孕之前是公司高管,那么你休整好了之后就可以从「公司高管」这个位置继续前进;假如你之前就给自己设限,做个普通员工就行了,那么你停留之后也得从这个起点继续开始往上走。
我觉得这里的重点在于,不论你现在所处什么状态,都要付出自己 100%的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和潜能,而不是为了一些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拒绝让自己前进。也就是我一直说的:活在当下。
作者的建议是,给自己设定 18 个月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的梦想,想想你在公司 18 个月可以做什么。
在求职和升职时,女性往往会要求自己 100% 达到条件才去申请,但是男性只要觉得自己 60% 符合条件就会去试试。
PS:我觉得我也有这个问题,总觉得自己还没有 ready。
作者的建议是,不要总说:「我还没准备好」,而是要告诉自己,「我只要想做,可以边学边做」。
也就是,先把坑占了,然后再慢慢填。
这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的脸皮,也就是: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下次再来过呗~
很多人会把掉眼泪和软弱划等号,但是女性天生就情感更加丰富(当然也有爱哭的男性),哭泣的概率比男性领导者更大。
哭泣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哭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我们在看到领导者哭的时候也应该接受这件事,而不是觉得这个领导不行。
举个例子吧,我在公司里面就哭过几次,当着领导的面也哭过。
第一次哭,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觉得我太弱了,怎么就控制不住呢!!
但是我的领导很体贴地告诉我,I don’t consider crying as weakness. 然后他还说,他也经常在压力大的时候哭,哭完了继续干活儿。
所以如果你身边的人哭了,一定要理解他们,体谅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说:别哭了,都多大人了,多大点事,老是掉眼泪。
我保证,哭的人听完会更伤心……
最后,这本书的标题叫做「Lean In」,也就是往前坐。
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别因为自己是女性就主动坐在后面的位置,要坐前面,让别人能看到你,并且参与讨论,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你勇于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别人才能看到你的作用,你才能在职场上有更大的话语权。
所有所有的「不平等」,都需要我们由内而外地去打破这些枷锁,按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去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你想要成为女性领导者,那么就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勇于挑战那些看似「not ready」的事情,并且发挥女性的优势,成为一个很棒的、赢得下属尊重的 leader。
我相信,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 50% 的女性领导者,我们的职场一定能更加有人情味儿,而男性员工也能够因此受益(比如我手下的三个实习生都是男性,我跟他们的沟通中会更注重观察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细节,也能随时调整领导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