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说 | 2023-04 认知迭代

April 28, 2023 字数 2336 5 min


0. 前言

四月即将结束,照例翻了一遍自己这个月的笔记,提炼总结这个月的重心、思考和做出的尝试。


1. 工作

这个月的工作重心是「全情投入 Product Owner」这个角色, 我做了以下事情:

  1. 明确产品定位:这个工具的最终用户是非技术人员,我们需要多做减法和产品标准化,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和客户的常规需求来设计产品;
  2. 优化产品管理的流程:在开发开始前,先讨论清楚需求,通过 design workshop 的形式跟团队 align;
  3. 优化版本发布的流程:目标是实现每天发布一个版本;
  4. 进行质量管控:引入前端回归测试,承担 UAT 的职责,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更严格的把关;
  5. 为这个产品争取开发和测试资源:跟 senior management align 团队工作的优先级,保证有足够的程序资源做产品开发;
  6. 向上管理:下周开始我会正式参加每两周的 Sprint Summary,来展示团队的工作成果,跟 stakeholder 讨论下一步的产品开发计划;

这个角色目前能给我带来比较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设计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沟通需求、分解任务,排优先级、提升团队效率、检验产品质量这些方面。

当然,把精力花在 PO 上,意味着我离「developer」这个角色越来越远了,我可以跟程序员一起 debug,一起 troubleshooting,闲的时候能修几个 bug,但我没有精力去实现新功能。

我常常会纠结自己到底要走什么路线,产品还是技术?

技术看起来很诱人、很稳定;而且在我看来,能实现复杂的功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但是我又觉得,产品才是核心,它能带来更长期的满足感,比如这个内部工具的价值是优化流程,解放程序资源,助力组织成长。

然后,某天我突然想通了,有技术加持的产品,或者有产品加持的技术,都比单一的技术路线或者单一的产品路线更有竞争力。

既然在同一时期,我的精力无法支撑我同时做好两件事,不如就先把技术这块缓一缓,把产品做好,如果以后有精力了(或者兴趣点改变了),想要回归技术路线,或者只是想做个技术爱好者,也未尝不可。

基于这个全新的认知,我跟团队里的程序员明确了我的角色,我说我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做好 PO,把控产品的方向,我会写需求,组织 workshop,跟每个人沟通需求,做质量把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给出一些技术方面的建议,但是团队的其他成员要有能力做技术架构和代码质量管控。

换言之,我接受自己当下的局限性:我无法做到既提需求,又给解决方案。


2. 育儿

最近还听了一些育儿课程,逐渐找到了自己「心累」的症结,看清了自己的焦虑、无助、担忧、急迫,也明白了这些情绪通通是我自己的课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自己的情绪是允许被存在的,孩子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孩子不应该因他的情绪被家长斥责、静音、甚至删除。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同于溺爱孩子、允许他所有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依旧需要遵守家庭和社会的规范,但校正孩子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语气要柔和,即使是同样的语言,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看见自己,自我觉察,接纳自己的情绪。

自己不纠结了,才能看见眼前的孩子,看见他的无助、渺小、心理需求,从而容纳他的情绪,帮助他走出情绪隧道。

如果孩子在饭店里大吵大闹,影响别人吃饭了,我们先要跟孩子沟通,接纳他的情绪,假如孩子依旧不依不饶,我们必须对他的行为采取措施,但这时候的话术很重要,我们可以说:“妈妈不能让其他人吃饭的环境被打扰,妈妈现在要把你抱出去了。”

聚焦自己跟孩子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环境中会有很多关键角色,每个角色跟孩子之间的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妈妈,我只需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跟孩子的关系上即可,我可以跟孩子明确哪些事情是妈妈的底线,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可以接纳你的情绪和你本来的样子的。

有时候看到孩子在外面受委屈,或者不同的家庭成员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时,我总是会担心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与其担心这些,不如让孩子知道,妈妈是他永远温暖的避风港。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所以妈妈的能量应该放在母子关系上,而不是其他人跟孩子的关系上。

抓大放小

另外我还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各种各样不符合家长预期的表现,但这是家长需要克服的课题。

家长要做的是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底线是什么,我们无需把自己珍贵的能量放在那些「非触及底线」的行为上。

看见孩子

最重要的是,我需要看见孩子做出的努力,把能量放在孩子正面积极的行为上,而不是总拿着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现在的表现和我的预期之间的差距。

我们常听到的那句「三岁看老」,带给了家长们无尽的焦虑,我的孩子 6 岁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是不是意味着 TA 这辈子就不行了?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才导致孩子这样?

家长的焦虑和耻感,会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到亲子关系,让孩子无法看见自己,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

这种亲子关系才最容易影响孩子后天性格养成。

唯有家长能接纳自己的样子,接纳自己的情绪,才有足够的能量去接纳和看见孩子,才能不带评判地去容纳孩子的情绪。

家长不需要完美

假如我没有做到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假如我没有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否意味着我不是个好妈妈呢?

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父母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有些父母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跟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但是只要现在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积极地用行动来调整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很棒了。

再耐心一点

即使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即使开始调整了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我们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坚持下去,关系的改变需要长期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和等待是值得的。


3. 结语

写到这里,觉得自己四月的成长主题是「自我和解」,我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平和。

唯有内核稳定,才能在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中站稳脚跟。

与诸君共勉。


Talk to Luna


Support Luna